“竹代爾”或將改寫紡織業布局
28日,山東鄒平。面對來自國內竹纖維產業上下游企業的數百名代表,國內竹纖維紡織巨頭山東豪盛集團公司(下稱“豪盛集團”)高調展示了其用先進的“莫代爾”技術生產的一系列以“竹代爾”命名的高端家紡產品。 “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完全掌握了莫代爾纖維的高端生產技術并實現批量化、規模化生產,填補了國內莫代爾纖維生產領域的空白。”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東輝對經濟導報記者說,“竹纖維產業鏈正日益完整成熟,逐漸成長為紡織業中的一個獨立子產業,并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改寫紡織工業布局。” 莫代爾“中國造” 在展示現場,國內新材料研發專家項新村先生介紹說,竹纖維技術的研發始于美國和日本,但受到資源局限,并沒有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我國竹纖維產品研發始于2000年左右,2002年進入產業化階段。但大多數企業只是把竹纖維產品作為一種補充,并沒有作為支柱型產業來發展,導致竹纖維終端產品品類還僅限于床上用品、毛巾、襪子等,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現象比較嚴重。在全國紡織品每年1.5萬億元的市場中,竹纖維產品5億元的市場份額顯得微不足道。 而且,長期以來,較為先進的莫代爾纖維生產技術一直壟斷在奧地利蘭精公司等少數歐洲企業手中。 此間,豪盛集團與唐山三友興達化纖公司(下稱“三友化纖”)聯手對纖維生產技術的“莫代爾化”進行了長達數年的研發,于2010年試驗成功;又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突破諸多技術難題和成本瓶頸,實現了工業化量產。為便于認知,他們共同為屬于中國的莫代爾命名為“竹代爾”。 “隨著"竹代爾"產品的推出,竹纖維產品的品系和價格體系肯定會迎來一輪洗牌,竹纖維產品的平民化時代即將到來,消費量勢必放大,整個中國紡織產業的格局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為之發生改變。”三友化纖董事長張會平先生這樣預測竹纖維產業的前景。 在豪盛集團工業園里,董事長王建中告訴記者,鄒平是中國四大棉紡產業基地之一,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和成熟的產業鏈,豪盛集團借勢創建了“中國竹纖維家紡生產基地”。 緩解糧棉爭地 竹纖維產業的異軍突起,引發了業內對遍布中國南方各省的竹類資源價值的遐想和思考。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糧食危機”以及困擾我國多年的糧棉爭地問題,更使紡織產業業內人士對竹纖維產業的前景充滿期待。 “可供提取竹纖維的竹類資源在中國十分豐富,南方各省都有分布。”三友化纖總工程師么志高認為,竹子作為纖維生產的原材料,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目前中國竹林面積為500多萬公頃,并且近10年來一直在以每年2.25%的增幅遞增,竹產量為1.3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3。按照竹子與竹纖維6∶1的產出率計算,可產竹纖維約2000萬噸。 目前業內對國內竹纖維年產量比較樂觀的估計不超過30萬噸,竹纖維產業的發展空間可想而知。1噸竹子的市場價在500元左右,1噸竹纖維的價格在2.2萬-2.5萬元左右,利潤空間相當大。另外,竹子多生長在遠離環境污染的山區,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化肥、農藥等化學用品,本身就具備環保特點。加工成竹纖維后,在自然界容易降解,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生產1噸皮棉需要10畝耕地,按1噸竹纖維代替1噸棉花計算,2000萬噸竹纖維的理論上講可"解放"2億畝可耕地資源。”么志高面帶幾分興奮地告訴導報記者。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