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章談生物質纖維發展
國內生物質纖維在世界范圍內處于何種水平,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前景?記者主要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趙慶章 趙慶章:廣義的生物質纖維包括生物質原生纖維、生物質再生纖維、和生物質合成纖維三大類。棉毛絲麻等是我們最早利用并已經有了成熟的加工技術的生物質原生纖維,目前所指的生物質纖維的研究多指后兩種纖維。要評估我國生物質纖維的研究水平,不妨羅列一下國內外已經產業化了的生物質纖維和在研的生物質纖維品種。已經產業化了的生物質纖維典型的品種包括Lyocell纖維、PLA、細菌纖維、PBS、海藻纖維、甲克素纖維和部分具有生物質特征的PTT、多元醇聚酯等等。在生物質纖維領域內,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研究工作還包括多種生物蛋白纖維和以可再生物質為原料制取各種聚合物單體的技術等等。不難看出,我國生物質纖維的研究幾乎涉及了所有方面,有些方面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研究水平和產業化成果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缺乏原創性的成果。 產能集中加劇粘膠行業競爭 記者:作為其中的代表,粘膠行業的發展迅猛,但是近年來形成了中國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世界粘膠纖維產量集中在我國? 趙慶章:首先,我認為粘膠行業的迅猛發展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是一種不符合國情的盲目發展勢態,與我國其他行業發展情況相似,從宏觀的角度看是國家政策導向的結果,從行業自身的因素看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粘膠纖維設備制造和工藝技術不斷突破所致,過去一條生產線的最大產能為2萬噸,現在可達到8萬噸/年。使噸產能的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它是驅動企業投資動力之一。二我國環保要求相對較低且執行力不強。使在發達國家不可能實施的項目在我國成了可能。甚至可以通過向不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減輕當地的環境壓力。三是作為化學纖維的一個重要品種,粘膠始終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量,幾年來發達國家的粘膠產量不斷下降,是造成我國黏膠纖維產能的劇增的又一原因,其結果是由于原料短缺導致了有一段時間內的進口溶解漿的價格暴漲。 兩纖維品種產量將一增一降 趙慶章:如果對生物質纖維的發展進程進行一個宏觀描述的話,我認為從資源和環境兩方面考慮,開發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纖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這一過程可能會經歷幾十年,直至石油耗盡。對于發展前景,我最為看好的領域是生物質合成纖維。理由是從理論上講,酸、醇和胺可以從自然界多種生物質中獲得,實際上,以生物質為原料制備聚合物的單體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利用這些原料可以衍生出多種纖維產品,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聚酯、聚酰胺的合成技術和設備,生物質聚酯和聚酰胺的生產甚至可以直接利用這些技術和設備。因此,它們將成為生物質纖維的主流產品。其次是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雖然利用了可再生的原料,但始終存在著環境污染的問題,盡管粘膠污染治理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但要徹底治理需要有創新性的技術和大量的投入,這就意味著,雖然粘膠纖維的建設成本低,但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污染治理的成本會不斷提高。溶劑法纖維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發展Lyocell纖維最大障礙是過大的前期投入和溶劑的高價格。我國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的產業化技術的突破,將會大幅度降低項目投資。生產規模的擴大,又將會不斷降低成本。因此,Lyocell纖維和粘膠纖維也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存。從長遠看,Lyocell纖維的產量會不斷增加,粘膠纖維的產量則會不斷下降。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