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錠紡技術改進需全面
“在目前使用的紡紗技術中,環錠紡是歷史最悠久、可紡紗線細度范圍最寬、可紡材質適應面最廣、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紡紗技術。”2月28日,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施楣梧博士在上海舉行的第三期紡織科技新見解學術沙龍上指出,任何技術都是不斷發展完善的,尤其近幾十年來新型紡紗技術不斷涌現,更讓環錠紡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逐漸顯現,如何推動新技術的發展使環錠紡更為完善,這需要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兢兢業業地鉆研探索,同時也離不開具有雄心壯志的企業家們不遺余力的推動。 本次學術沙龍的主題是環錠紡新技術及其應用,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紡織學報》編委會、東華大學紡織學院、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專業委員會共同承辦。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呼吁,研究者不要只把目光放在加捻、牽伸、卷繞三方面,環錠紡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 會上推出的一些新型紡紗技術引起與會者的濃厚興趣。“全聚紡聚集區長度更長,因此氣流工作負壓可以降低到1500Pa以下,與傳統聚集紡2000~2500Pa的工作負壓相比,設備能耗降低極為明顯。”江南大學謝春萍教授研發的“全聚紡”技術在聚集紡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降低了能耗水平,解決了聚集紡設備對車間環境要求苛刻的問題,同時對織物布面效果、織物手感也有所改善。 “傳統環錠紡使用雙膠圈牽伸,受上下膠圈摩擦力不同、膠圈表面清潔程度、靜電等因素影響,容易產生飛花、毛羽、條干不勻等,成紗質量難以進一步提高。”湖北聚纖紡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程登木研發出的“聚纖紡”,創造性的采用氣流負壓裝置和控制棒代替雙膠圈,通過負壓集聚、穩定握持區和梯次牽伸等手段,從理論上突破了彈性鉗口對成紗質量的限制,有效地降低了毛羽的產生,使成紗條干和粗細節方面指標輕松超越烏斯特公報5%的水平。 “賽洛菲爾紡中,長絲與短纖顏色難以吻合一直是困擾紡織企業的難題,原因是短纖難以完全包覆長絲,從而造成花紗。通過改變長絲的喂入位置,提升紗線包覆性,徹底解決了花紗問題。”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峰向大家介紹了“集成紡”紡紗技術。據了解,集成紡是在對傳統紡紗技術大膽改進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系列紡紗新技術。除解決花紗問題外,“集成紡”在生產高支毛紗、高檔毛紡面料方面均卓有成效。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