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情報署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這凸顯了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中國化纖業的原料壓力。業內有部分群體甚至一些政府官員提出疑惑,以石油能源的巨大消耗來擴張化纖業的規模,這在能源緊張的現實情況下是否還合理。中國化纖已經占據世界總產能的2/3,他們主張不能再以大量消耗國內石油來為全世界提供低價的化纖產品。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曾在多外場合提出過類似觀點,她站在國家能源安全與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為,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是不能再過多依賴石油資源。
與此同時,不斷膨脹的市場需求需要化纖行業持續供給物美價廉的產品,中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類型正從滿足型向改善型轉變。姑且不說對行業提出了品質提升的要求,量的需求也是顯而易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許坤元就此認為,我國化纖產業產量還將繼續呈現上升的趨勢。
而且,世界人口量正在不斷增長。2013年5月,聯合國發布全球人口預測數據為,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6億。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引用該數據表示,一方面糧食種植需要更多土地,天然纖維勢必會逐步減小種植規模以騰出更多土地種植糧食;另一方面,穿衣的基本需要也會隨著人口增長而提高需求量?;w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加凸顯。
一方面是石油資源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穿衣的剛性需求,化纖行業除了探索更多原料外,目前各方面在充分回收利用廢舊紡織品方面已經達成共識。而化纖行業當下關注的重點,是謀求再生聚酯行業更好的發展。
問題重重
近日的寧波海關破獲特大走私進口廢舊紡織品案又挑動了公眾的神經。諸如此類的新聞已經將廢舊紡織品貼上了“毒物”的標簽。不合規的流通廢舊紡織品對公眾產生了負面影響,乃至正規回收利用這些物品也遭受了誤解,終端消費對于再生紡織品的安全性產生了本能的擔憂。
雖然數據統計每年大約有2400萬噸的廢舊紡織品,但是限于技術制約,再生聚酯行業原料目前更多地采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瓶而非廢舊紡織品。廢舊紡織品原料來源復雜,成分多樣,再利用的技術要求高,目前還只能說是有待深入開發的資源。廢舊塑料瓶成為再生聚酯纖維的主要原料。然而,隨著我國海關“綠籬行動”的開展以及《進口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的實施,進口瓶級料的管理將進一步嚴格和規范,這加大了瓶級料供應的缺口。
與此同時,再生聚酯行業由于入門門檻較低,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一些中小企業能耗過大,用水效率不高、污染環境等問題較為突出,本身為環保事業卻在污染環境上受到詬病。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說,提高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的節能減排能力,緩解再生化纖與紡織行業發展中積累的資源和環境矛盾,才能把握好行業的發展機遇。
公眾對于行業的認知與認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時,行業自我的認同更為必要。盡管多個企業在業內大會上強調所從事的是高尚的、造福人類的事業,但事實是行業更多被看作雜牌軍而非正規軍。自我標榜更像是在自我鼓勵。究其原因,行業沒有準入機制,而且缺乏相應的標準與認證。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飛鵬表示,我國的再生聚酯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就是都在使用沒有標準的原材料,卻一直在努力生產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產品。
各方努力
張飛鵬所說的產品符合國家的行業標準,只是基本的準入市場標準。然而,怎樣能夠突出產品的環保性,打出環保牌一直是行業所追求的。這要求產品能夠得到權威的標準認證,但是由于再生聚酯纖維無法通過簡單的檢測來加以確認,因而,采用國際第三方認證就成了中國再生聚酯纖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必然選擇。
其實,早在2010年9月,Intertek集團在浙江蕭山舉行的“Itertek再生聚酯認證研討會暨首批認證企業頒證儀式”上,我國已經有包括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慈溪江南化纖有限公司、浙江安順化纖有限公司等7家行業代表性企業首獲“Itertek再生聚酯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上海天祥質量技術報務有限公司綠色環境部經理仇彬鴻介紹,目前再生聚酯產品已經成為世界上包括可口可樂、耐克、活爾瑪等大型企業綠色采購策略的一部分,產品的再生成分驗證以及碳足跡評價有助于其環境價值的認可。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再生化纖企業接受了再生聚酯纖維的認證。
企業尋求產品認證,使我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受到了更多國際市場的認可。在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的組織下,中國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趙向東在介紹這一聯盟時表示,該聯盟下的企業產能占我國再生聚酯纖維總產能的60%,而且該聯盟得到了國家多個部委的支持,有望上升為國家級聯盟。據了解,中國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在努力建立化纖生產、消費、回收利用的循環體系,著力于促進化纖產業原料與產品的結構調整,也不斷提升著行業的整體形象。
政府部門的多位主管領導在公開場合也表示,將會關注和支持再生聚酯行業的發展。賀燕麗就曾表示,對化學法再生聚酯應當投入更多關注。同時,為提升行業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在2012年底,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決定開展《再生化學纖維(滌綸)行業準入條件》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委托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開展了相關研究。上個月,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組織了《再生化學纖維(滌綸)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討論會,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也參加了討論,直接聽取企業對《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
各方都在為行業的發展努力之中,而借鑒日本、美國等國外的先進經驗,我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先不論宏大的回收體系的重建與完善,就一些細節問題也亟待改進。張飛鵬就總結實際生產經驗認為,政府當務之急應出臺相應的標準,規范PET瓶包裝的使用標準。
產品方向
行業做大做強與否關鍵還在于產品能否打動消費者。在希冀公眾對再生品轉變觀念的同時,企業也要從質量上保證產品過關。再生聚酯纖維由于原料與技術的限制,品質控制一直是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物理法的聚酯纖維并不能做到原生的高支品種,這影響了再生聚酯產業的規模與應用范圍。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邸剛利表示,再生聚酯纖維的穩定性要求很高的技術。這一點目前可以做到,但是在品種上還有技術限制,如果可以做到各種規格都能生產,再生聚酯企業的規模也就可以和現有大型化纖企業相較量。
在品質提升與產品升級上,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浙江華盛化纖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平認為,找準市場定位,差異化發展,同時要結合企業自己的技術和設備特點,開發具有企業自身特色和優勢的產品,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再生聚酯纖維行業本身是環保行業,而怎樣將環保事業做得更徹底,更環保也是行業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行業內多家企業將原液著色技術引入再生行業,兩者混搭,極大解決了再生品的染色污染弊端。兩個“環保利器”強強聯合,在當前的時代潮流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張家港保稅區炬德化纖總經理陳炳根在分析了再生環保有色纖維在節能、節省耗水量與減排的突出表現后認為,再生化纖具備了傳統產品沒有的優勢。
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原液著色再生有色長絲的研發與生產,張飛鵬認為再生有色長絲順應時代環保要求,不僅能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更減少了污染。
具備功能性是當下化纖行業的發展潮流。物理法的再生聚酯纖維由于技術限制,很難再實現添加多種功能,這也是化學法再生聚酯纖維勝于前者的一個重要方面。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坂信義就表示,化學法再生聚酯纖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功能性,在生產中可實現截面的變化,同時也可通過增加添加物而實現多種功能。
記者手記
名正方能立業
俗語道,名正言順。名聲好了,往后的事兒才可順利開展。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的做大做強也是如此。提升再生紡織品的口碑,才能改變再生紡織品在大眾觀念中的印象,觀念改變才會落實為消費行為的改變。
參照日本等國的回收利用經驗,政府部門都擔當了重要角色。在我國的社會環境下,政府部門更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偨Y起來,政府可以頒布類似《綠色采購法》的法律,鼓勵公共支出中購買包含一定的如再生紡織品的綠色產品;投放相關的公益廣告;開辦相關的社區講座;甚至在基礎教育中加入相關內容,培養公眾消費再生產品的意識。
在此名聲的建設中,企業也應該大有作為。品牌建設是可行而且重要的方式。因為品牌本身就會帶給消費者信賴,甚至喜愛。然而,再生聚酯纖維企業沒有建立終端品牌的經驗,可以和知名的終端企業合作,形成產業聯盟,共同投資培育出一個再生聚酯品牌。這樣,再生聚酯纖維企業一是可以借助終端企業的品牌運營經驗,二是可以借助終端企業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而這一行為的前提是,再生聚酯纖維企業的產品要經過權威認證,以保證雙方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政府與企業共同打造這項環保產業的“名聲”中,媒體宣傳,明星代言都是可以考慮的辦法。利用現代傳播的手段與方式,在微博、微信中設立話題討論,以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也是非常必要的。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