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紡改造讓老機換新顏
緊密紡技術進入我國已有10年時間,近兩年迎來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老機型緊密紡改造方面。緊密紡錠數從2008年不到100萬錠,到2010年底約有500萬錠,而今年已達到1000萬錠以上。其中,山東省、江蘇省就達到近500萬錠,僅華茂、無錫一棉、山東魯泰三家就有100多萬錠,目前機械式緊密紡也已達30萬錠左右。而在國際市場上,印巴市場的緊密紡普及率為30%多,而我國僅為8%左右,因此緊密紡改造之路任重而道遠。 全聚紡理念 所謂全聚紡就是使用窄槽羅拉作為須條集聚原件。羅拉式的緊密紡機構簡潔,集聚羅拉上只安裝一個輸出膠輥作為加捻或阻捻鉗口,因此傳動簡單,清潔保養方便。除輸出膠輥外沒有易損件,運行周期長。全聚紡的前羅拉直徑為50毫米,通過設計將車面傾斜角調整為30度。同時設計了新的下皮圈銷,使前浮游區長度可在11.79毫米~14毫米之間調節。在紡JC50純棉紗時,不使用前區壓力棒,鉗口隔距塊采用2毫米,條干CV%較該廠(sussen原裝緊密紡)最好水平下降0.8%。在集聚關鍵元件設計上也進行了優化,改進了立達系統的不足。 與立達卡摩紡裝置相比,全聚紡無需整機引進,可適應主流普通環錠細紗機改造,特別是長車帶自落形式環錠細紗機的改造。通過重新設計下銷和羅拉高低、進出調節,皮圈鉗口的開口閉合等,實現前區摩擦力界的優化設計,使前浮游區長度可在11.3毫米~14毫米之間調節。全聚紡對原棉的適應性更好,對溫濕度的要求低,負壓利用效率更高。通槽較網眼更不容易堵塞羅拉與吸風組件,吸風插件采用密扣方式不易磨損且可靠性高。 不可盲目投資 緊密紡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裝置不是萬能的,關鍵在于人、環境、原料和設備等多方面的統一協調,要按照緊密紡的技術要求,全面系統理解緊密紡技術特點。在投資緊密紡時首先要注重車間環境先決條件,負壓對車間的氣流與熱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處理好這些問題,生產上肯定會出現網格圈堵塞、成紗質量惡化等問題。 有些企業不愿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在采購設備時認為只要是國產的設備價格越低越好,結果開車生產使用后發現問題一大堆,最后得出國產品質不行的結論。緊密紡改造后對羅拉、鋼領、鋼絲圈、搖架加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決策者卻對緊密紡紡紗管理成本明顯高于環錠紡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目前,在緊密紡器材選擇中,普遍存在重視設備投入,不重視設備維護的問題。對零部件也沒有采購技術標準,通常是越便宜越好,不是以質取勝,而是以價定奪。例如三羅拉網格圈式緊密紡的軸承有得賣26塊,而有的只賣一半價格??墒驱X輪是存在漸開線的,而那些便宜軸承用的齒輪是擠壓出來的,結果造成過橋齒輪壽命縮短,成紗質量不穩定,投入反而更大。很多老板認為緊密紡是萬能的,認為只要上了緊密紡爛棉花也能紡好紗,這個觀點是絕對錯誤的。使用緊密紡要重視緊密紡品種的選擇,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優選收益率好的品種,不要因為一味的省錢反而使損失更大。 為滿足“重加壓、強控制”緊密紡工藝要求,前羅拉及其傳動系統要增加較大的動態負荷,預計大約總負荷增加18%左右。如原電機總功率配置偏小,車間溫度又高,就會出現電機升溫和壽命問題;而隨著前羅拉及動態負荷增大,前羅拉與齒輪的損耗也會增加;搖架加壓增大,因此壽命縮短,性能差的就會被淘汰。因此在專件方面要權衡價格與壽命。 緊密紡改造增加了引導膠輥、中間齒輪、網格圈需要前羅拉驅動的部件,增加了能源消耗。目前國內緊密紡裝置能耗在10瓦/錠左右,能耗還是偏高,較低的可以做到6瓦/錠。針對能耗高的問題,現在已經開始了對應品種選用負壓的經濟合理性研究、主流積累裝置開放式集聚區造成的負壓損失、風機葉片材質與葉輪機構優化問題的研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