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區介于可見光和紅外之間,被ASTM定義為波長范圍是780~2526 nm[1]的電磁波。其中700~1100 nm通常稱為短波近紅外譜區,而1100~2600 nm稱為長波近紅外譜區。近紅外譜區的信息量非常豐富,主要吸收來源于有機物含氫基團的倍頻和組合頻[2-4]。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隨著光學、電子技術、化學計量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得到迅速的推廣,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析技術,在醫藥、食品、農產品、煙等方面尤為突出。 近紅外作為一種簡單、快速、非破壞性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同時測定多組分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且無需大量的樣品制備過程,非常適于紡織材料的表征和鑒定。隨著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在紡織工業中如質量監督、織物定量定性分析等將越來越廣泛[5-7]。 1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法 1.1 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分析過程 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的過程一般為:第一,標樣集的選擇,同時采用其它化學或儀器方法獲得組分的參考值;第二,選擇合適的光譜參數,確定數學算法,建立好標準樣品集;第三,對模型進行修改,然后再預測未知樣品。 由以上過程可以看出,近紅外定量分析基本上對大量的標樣數據的計算機處理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軟件技術,這與通常的定量分析的概念完全不同。 1.2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化學計量學方法 1.2.1光譜預處理方法 近紅外光譜往往包含一些與待測樣品性質無關因素的干擾,如樣品的狀態、光的散射、雜散光及儀器響應等,這導致了近紅外光譜的基線漂移和光譜的不重復性,因此對原始光譜進行預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光譜預處理方法包括導數、平滑、扣減、歸一化、標準化等。本文采用的預處理方法是導數處理。 導數光譜可以增強原譜的信號,如在原譜中的寬峰經過二階導數處理后,會變得很尖銳,這樣有利于在復雜的峰形中更好地確定出峰的準確位置,從而達到鑒別光譜的目的。因此,在定量分析中,導數譜的作用是盡量降低重疊峰的影響。一階導數可以消除基線的偏移,二階導數可以消除基線的線性傾斜。 1.2.2定量校正 定量校正也稱多元校正,即在物質濃度(或其他物化性質)與分析儀器響應值之間建立定量關聯關系,是化學計量學的一個分支。在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常用的多元校正方法包括:多元線性回歸法(MLR)、主成分回歸法(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線性校正方法,以及局部權重回歸(LMR)、人工神經網絡(ANN)、拓撲方法(TP)和支持向量機方法(SVM)等非線性校正方法。其中,PLS在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已成為一種標準的常用方法。 PLS是一種相對而言較新的多元數據處理技術,它在考慮全譜區各波長點光譜參數的同時,還兼顧到被分析樣品內部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將兩者分別分解。它可以建立同時對多個組分進行預測的回歸模型,非常適合多元體系中各變量存在相關性的分析,是目前近紅外分析中應用較廣的算法。 2 實驗部分 2.1樣品與儀器 2.1.1樣品來源 46個棉/氨樣品由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提供,其中36個樣品作為建模樣品,10個樣品作為驗證樣品,樣品氨綸含量為0.5%~11.9%。 2.1.2近紅外光譜儀 近紅外分析儀為Thermo Antaris Ⅱ–積分球檢測模塊,RESULT3.0光譜采集軟件和TQ Analyst 8.0化學計量學軟件。 2.2光譜采集與模型建立 樣品材質為棉和氨綸,因此本實驗采用積分球漫反射方法采集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圖,為了增加建模樣品的代表性,每個樣品選擇不同位置采集2條光譜。 2.2.1漫反射光譜采集 樣品無需預處理,采用積分球模塊采集樣品光譜。光譜采集條件:波數范圍10000 cm-1~4000 cm-1,掃描次數64,分辨率8 cm-1。圖1為所有樣品的近紅外漫反射光譜圖。 圖1 46個棉/氨樣品近紅外原始譜圖 2.2.2光譜預處理 TQ軟件自動優選波段為:7515.12 cm-1~4004.97 cm-1,見圖2。采用一階導數方法對光譜進行預處理。
圖2 優選波段后的棉\氨綸樣品近紅外光譜圖 2.2.3建立分析模型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樣品光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