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身菠蘿”不是笑談
菠蘿葉纖維應用前景廣闊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熱、溫帶地區種植菠蘿約7萬公頃,如將菠蘿葉全部利用,可年產菠蘿纖維6萬噸,相當于7萬公頃棉田所產棉花的紡織能力。根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目前在廣東、廣西、海南等菠蘿主產區推廣小型菠蘿葉纖維提取機的效果,菠蘿種植戶通過提取菠蘿纖維出售,每公頃可增加收入1.8萬元左右。該所副所長李明福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經提取纖維后的菠蘿葉粉末還可直接做青飼料、制沼氣和制造有機肥料。從而使以往大量廢棄并嚴重污染環境的菠蘿葉得到充分地利用,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隨著近年來紡織科技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菠蘿纖維的生產經過專家們深入的探索和系統的研究,從脫膠到紡紗都發展到采用自動化的流程,這對菠蘿纖維在紡織應用打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菠蘿葉纖維作為繼棉、毛、絲、韌皮纖維之后的第五代天然纖維,其開發利用引起世界紡織業的極大關注,其纖維織物亦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尤其現在社會大眾環保意識抬頭,能自然分解的植物纖維在應用上日益獲消費者喜愛,所以預料未來菠蘿葉纖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 苗曉光告訴記者,菠蘿葉纖維可以說是一種自然資源,但將來的發展趨勢最終還要看通過技術進步它的服用性能能否進一步提高,其服用性能是否被老百姓廣泛認可,如果不被老百姓認可,也是不行的。 菠蘿葉取纖方法的歷史沿革 人工取纖方法。最早提取菠蘿葉纖維的方法是先去除菠蘿葉邊緣的刺,壓在長條椅子上面,用碗刮去葉面的黏液膠質,讓纖維露出。用這種原始方法提取的纖維制造出布摸起來觸感不是很好,也不吸汗,硬邦邦的。后來為了改善質量并且量化生產,進步到用鍋煮法來取纖:即將菠蘿葉細條放入鍋內蒸煮、精練后取出,在葉片上覆蓋濕的草蓆讓它發酵,發酵后刮除葉片四周的葉肉部份、再將纖維綁成一束束地予以漂白,并以草酸液處理,經過水洗及日光曝曬,干躁后即成菠蘿纖維,便可純紡或混紡成紗線、織布。 機械取纖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取纖方法變應運而生。菠蘿葉收割后,利用刮麻機將菠蘿葉的葉肉膠質刮除,再將剩下的纖維部分予以烘干或曬干,纖維經過梳理與整理后切成一定長度,再經過相應的后處理制成菠蘿的纖維便可紡紗。利用機械開纖取得的纖維強度較低,無法滿足紡紗的要求,因此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菠蘿纖維只能將其與其它纖維混紡,來提升紗線的強力。 化學取纖法。在機械加工的同時配以化學處理(脫膠和漂白)的方法對菠蘿葉片進行處理,可以生產出更好的菠蘿葉纖維。如把這種純菠蘿纖維再經過酶化處理,并放在特殊的“油”液里浸泡予以改性,則纖維強度比棉花高,外觀潔白,柔軟爽滑,手感如蠶絲。但隨之帶來的是在處理中對環境帶來的化學污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