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漢麻打造“綠色產業”
產品結構調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現實選擇,是企業提高競爭力搶占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紡織服裝業,由于種植業還未得到完全的開發,原料緊缺阻礙了產品的升級和結構的調整。如今,隨著漢麻的成功研發,不僅緩解原料緊張促進產品結構調整,而且對種植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開發漢麻打造“綠色產業” 據了解,我國是漢麻的發源地,至今已有4000年的種植歷史。作為高檔服裝服飾、家紡產品的主要原料,漢麻的開發一直倍受矚目。 “漢麻渾身是寶,其纖維是典型的功能型、環保型稀貴紡織纖維,具有吸濕、透氣、抗輻射等特性,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麻桿、麻籽、麻的葉、花、根等都有極高的利用價值,大麻的綜合利用更是橫跨12大行業,是名副其實的纖維資源。”已經成功開發出漢麻產品的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向記者介紹。 事實上,漢麻的作用確實廣泛,它可以代替石油、煤等礦物原料,減少對礦物能源的依賴,減輕能源消耗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大麻的綜合應用研究被稱為“新一代的纖維革命”。 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漢麻研究中心主任張建春指出,漢麻的應用研究是一個綜合研究項目,尤其是韌皮纖維,在輕工業、國防工業以及農、牧、林、副業方面的開發和利用價值都很大,它已形成了一個新興的“綠色產業”,對于這個綠色產業,我們要加強對其全面開發。 改變產品結構提升競爭力 “紡織行業是重要的基礎性產業,由于涉及農村、農業、農民等眾多問題,紡織業需要面對的是一個高中低并存的多層次市場,振興發展的主要著眼點是調整產品結構,推動產業升級,開發新產品,鼓勵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李如成表示。 據了解,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原料消耗大國,棉花的進口依存度高,而亞麻等麻1類產品的話語權,一直被俄羅斯和法國等國家掌握。由于缺乏原料,產品結構的調整遭遇了瓶頸。 “我國人多地少、平均可用耕地更少,部分資源長期依賴進口,過重對我國輕工及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張建春說,“漢麻產業每年可為國家提供100萬噸纖維,100萬噸漢麻纖維替代棉花將使我國紡織工業產品結構和出口能力大為改觀。” “麻類產品是中國傳統出口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中國民族特色的產品,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近幾年出口創匯成倍增長。”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倪洪興指出。 資料顯示,全世界漢麻面料的需求量每年按照30%的速度遞增;歐、美是漢麻服裝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凡出口到這些國家的漢麻服裝均無配額限制。漢麻作為我國自主開發的一種新的纖維資源,其附加值很高,在歐美市場漢麻的價格是棉的兩倍。 可持續之路促種植業發展 “國際對漢麻產品的需求是一種潮流,在中國的市場,也將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漢麻的功能性,隨著消費者認識的提高,對產品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李如成說,“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我們要在保證原料的供給,加大漢麻的種植范圍。” “種植漢麻并加以綜合利用是一種非常好的利用可再生資源,是工農業生產者共同受益的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對記者表示。據了解,由于漢麻在我國各地都能種植,特別適合種植在山坡地、荒地和鹽堿地以及產量高等特點,使得漢麻的種植,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研究發現,一季大麻桿芯的產量相當于一年速生林,其韌皮纖維產量每畝可達100公斤以上,比棉花高50%。 業內專家指出,漢麻不僅產量驚人,而且在種植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土壤的可持續利用價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新型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棉的利用價值也很高,但是與漢麻相比,在種植的過程中,由于使用農藥等化學藥品,對環境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往往反作用于種植業,阻礙其發展。 據悉,從2006年起,云南西雙版納就了設立漢麻生態農業基地,種植3萬畝漢麻。并且從云南省的紅河、石林到北方的通遼、呼倫貝爾,迅速擴大漢麻種植的范圍,今年漢麻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萬畝。伴隨著種植業的大發展,這些地區經濟得到了發展、農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