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日本成功研制出有別于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一種新型纖維——含有牛奶重蛋白質氨基酸分子的合成纖維,被稱為“牛奶”纖維。該纖維親膚性極佳,在醫療用途上能替代藥用紗布。為防止技術機密泄露,日本曾一度在亞洲地區僅向新加坡、韓國和香港等地出口,且都是半成品或成品。
在國內,也有不少單位進行牛奶蛋白纖維的研究,但由于種種原因未突破關鍵技術。上海正家牛奶絲科技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開發出了國內第一根牛奶蛋白纖維,如今,正規模化的生產牛奶蛋白長絲和短纖。開發的產品經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市紡織印染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上海市衛生防疫站和中國中科院生化研究所的物理、化學性能測試,纖維含17種氨基酸,PH值為6.8,呈微酸性,與皮膚保持一致;不含任何致癌偶氮染料及甲醛。
1995年上海三槍集團曾進口日本產牛奶蛋白纖維,當時的上海商檢局(現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就接觸到這種新型纖維,但缺乏對其相應的檢測手段。隨即,該局的技術人員立項研究,制定了《牛奶纖維化學性能和鑒別方法》,成為我國最早有能力鑒別牛奶蛋白纖維的國家檢測機構。2002年7月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將該方法升級為行業標準:SHCIQH 0003-2001《牛奶纖維紡織品定性檢驗方法》,該標準稱為國內檢測機構對牛奶蛋白纖維唯一定性檢驗方法。據悉,該行業標準已通過國家評審,不久又將升級為國家行業標準。
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牛奶纖維的檢測做了以下幾種試驗:
1.燃燒法
靠近火焰:熔融并卷曲;接觸火焰:卷曲,融化,燃燒;離開火焰:燃燒,有時自滅;燃燒時氣味:毛發燃味;殘留物特征:黑色狀,基本松脆,但有極細微量硬塊。從以上的燃燒特征看,極似真絲等蛋白質纖維。
2.紅外光譜分析
從紅外光譜分析可以知道牛奶纖維中含有N-H,-CH3,-C≡N,>C=O等基團,牛奶纖維是從牛奶中提取的氨基酸與丙烯腈接枝而成,但其紅外圖譜既不同于絲、毛等天然蛋白質纖維,也不同于腈綸。
3.熔點法
300℃以下無熔點,同麻、棉等無熔點纖維。
4.切片投影法
用哈氏切片器作該纖維的縱向和橫截面切片,置于500倍投影儀中觀察結果:縱向有隱條紋,邊緣光滑;橫截面呈圓形,似合成纖維。
5.溶解法
根據以上試驗情況,他們提出了兩種對牛奶蛋白纖維的定性分析方法:一是切片投影法與燃燒法相結合,該方法的特點是快速、簡便,能鑒別目前橫截面呈圓形的牛奶纖維,若橫截面為非圓形時,則宜用方法二,燃燒法與化學試劑溶解法相結合,在100℃下,用2.5%NaOH溶解30min,纖維溶脹成凍膠狀(區別于羊毛和真絲),燃燒時有蛋白質臭味(區別于化纖、棉、麻等非蛋白質纖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