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據海關統計,2016年11月我國進口棉紗約17.88萬噸,同比增加12.13%,環比增加27.06%,其中越南紗(約占進口量的40%)、印度紗、巴基斯坦紗仍占據前三甲。雖TPP被特朗普否決,但對越南紗線、坯布、服裝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越南對中國等國家的出口仍舊“高歌猛進”,印度、巴基斯坦等傳統紡織大國“掉隊”的跡象越發明顯。中國織布廠、貿易商對進口紗的采購并非幾家大型企業,而是從大中小買家“全民”參與,特別是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從小牛仔布廠到大型經營商對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紗的關注度、下單熱情持續升溫。一些印度大廠表示,中國買家對3/4月“期貨”紗的簽約積極性不高,詢價仍集中在即期或1/2月船期的紗線,希望中國盡快推出棉紗期貨,這樣國外紗廠就可以像美棉、澳棉、印度棉一樣推出“ON-CALL”銷售方式,以吸引中國買家下單。
11、12月我國棉紗進口呈現持續回暖趨勢,從港口保稅品種和詢價、成交來看,有兩個較明顯的特征:一是高支印度棉紗抵港、成交提速,而低支環錠紡巴基斯坦紗則“占地封王”。巴基斯坦8-25S普梳紗、印度30-47S精梳紗成為中國進口的“增長點”,特別是JC32S、JC32S/2及JC40S、JC40S/2印度紗因10/11裝船、入庫量少而受到織布廠、中間商的“照顧”(主要受印度棉上市期推遲,陳棉品級品質低,高配紗和精梳紗產量下滑的影響);而C21S及以下低支環錠紡、賽絡紡巴基斯坦紗因價格較越南、印度紗低,且受國內能源上漲、棉花原料價格“居高不下”(自11月中旬巴基斯坦相對部門禁止對印度棉發放進口許可證)及盧比匯率波動大等原因,棉紗生產、出口都不景氣;二是織布廠、服裝廠等直接需求方的采購下滑,進口企業、中間商的簽約相對“熱鬧”,特別是一些中小織造、紡服企業逐漸退居幕后。首先,中小織布廠采購以“隨用隨買,零采整售”為主,而印度、巴基斯坦等紗廠對小單、新客戶或要貨急的客戶大多采取“冷處理”,報價高或延后發貨,“店大欺客”現象突出;其次,小織造廠大多需要通過大型進口企業、大廠開具信用證,既繁瑣,實際成本也不低,而從進口企業、貿易商手中接貨,存在較普遍的賒欠、1個月或更長時間帳期或承兌支付的情況,比直接進口要靈活很多;再次,少量多批簽約采購,一旦進口棉紗出現品質、混批、混支等現象對國進口紗廠、出口商索賠非常困難,大多拖到不了了之;而從貿易商處采購,出現質量問題貿易商大多代為賠付,而后向出口方索賠,小織布廠和中間商的風險相對較小。
據調查,截止12月底我國各主港保稅進口棉紗線總量約9.5-9.8萬噸(含少量已清關出售,但未提走的棉紗),繼續呈現小幅增長態勢,但進口紗整體詢價、出貨沿續疲軟;現貨CNF、CIF報價與印度國內紗廠和出口企業的“堅挺”有所背離,部分進口企業、中間商面臨的出貨、回收貨款壓力較大。一方面,12月以來,國內棉花、棉價現貨市場振蕩下滑,截止12月底分別下調400-600元/噸、300-500元/噸,貿易商處于進口紗外盤走強而內盤走弱的“夾縫”之中,跟風降價導致利潤被吞噬且銷售滯緩,資金占壓突出;另一方面,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地部分貿易商節前有“清倉”甩貨的打算,與國內一些紗廠抓緊“去庫存”、回籠資金的操作“撞車”;加上預計1月中旬前后部分紡織廠、服裝廠將提前放假(目前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中小織布廠的開機率已降至60%以下),因此進口紗出貨受影響大;再者,人民幣貶值對進口紗的進口的打壓也不容小視。1月1-2日寧波地區巴基斯坦C10S、C16S賽絡紡紗報價分別18700元/噸、18900元/噸;而越南OE21S報價約2.05美元/公斤;美國OE21S、OE30S針織1/2月船期紗報價則分別2.21美元/公斤、2.61美元/公斤。進口商“腹背受敵” 印巴紗“翻盤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