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紡織服裝行業是江蘇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作為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均居全國第一的紡織服裝第一省,面對國際國內壓力,江蘇為何能逆勢增長?8日,在江蘇國際服裝節系列活動提前開場之機,記者進行深入采訪。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均居全國第一
有著120年璀璨歷史的江蘇紡織服裝產業,已連續6年躋身江蘇六大萬億產業。身臨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交出一份厚重精彩的成績單——
2015年,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3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稅總額均保持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蘇紡織服裝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48.84億元,同比增長5.16%;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70.7億元,同比增長8.38%,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的態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國際形勢的變化,我省紡織品服裝外貿出口保持總體平穩。2015年,全省紡織品服裝外貿出口總額為460.96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三。我省進入“2014-2015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企業有117家,占全國近1/4,恒力、盛虹、波司登、陽光、紅豆等我省知名品牌不僅領跑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張家港毛紡毛衫板塊、常熟服裝板塊、海門家紡板塊、江陰毛紡板塊、吳江絲綢板塊、常州武進織造板塊……作為紡織服裝第一省,江蘇的突出特點是產業集群實力雄厚。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解析說,目前,江蘇已形成70多個專業化特色明顯的紡織服裝集群,呈現產業鏈體系完整、專業特色明顯和中小企業集聚效應顯著的特色。這些產業集群以小企業、大協作,小產品、大市場,小集群、大作為的特點,成為構建市場格局的重要力量,呈現出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的紡織產業集群效應。
改革供給側,“三品”戰略恰逢其時
今年以來,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環境,江蘇服裝業雖運行基本平穩,但企業家仍舊感到巨大壓力。江蘇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表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際國內市場的壓力,東南亞等地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和挑戰加劇,國內市場則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消費動力不足;二是成本壓力,勞動力、能源、商務、原料等成本都在不斷上升,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三是企業面臨的稅負較重,政策環境還不夠寬松。”她認為,目前工信部針對消費品提出的“三品”戰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是紡織服裝企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將起到積極作用。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孫平介紹,我國消費品工業規模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消費品供應水平不能滿足需求,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改善供給,滿足消費需求。就紡織服裝業來說,工信部將開通中國消費者“三品”服務平臺,建立國家消費品技術控制實驗室,提高消費品標準。
“紡織服裝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主要就是實施‘三品’戰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淮濱認為,增品種,就要研究市場,研究流行趨勢,對市場消費走勢進行引領判斷,加大產品開發力度,豐富產品結構;提品質,就要有質量為先的戰略眼光,傳承發揚工匠精神,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模式,做專做精,同時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創品牌,既要靠質量,又離不開創新精神和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行業要為企業創品牌提供服務,助推品牌的國際化,展示品牌的中國力量。”
科技創新,加速優勢產業提檔升級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依靠科技創新,是加速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進一步提檔升級的關鍵。
前不久,記者來到全球民用化纖巨頭盛虹集團的紡絲檢驗車間采訪,只見一排排明晃晃的線卷一眼望不到邊。你可別小看這一卷絲線,15公斤重的線卷展開竟然有675萬米,6卷就可以繞地球一周。
盛虹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努力通過科技創新,在產品功能上不斷突破,目前,在盛虹僅功能差異化的纖維就多達十大品種,基本達到市場需要什么他們就能供應什么。而且,通過與優衣庫、迪卡儂、探路者等國際品牌商建立直接的供銷聯系,盛虹掌握終端市場的大數據,并以此為依據追蹤著用戶們的需求變化,再通過科技創新跟上需求的變化。今年以來,盛虹集團實現產銷逆勢上揚。
高郵現有紡織服裝企業4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近100家,熟練產業工人4萬人,年加工生產羽絨服裝2000萬件,占全省加工量的1/4。高郵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建年告訴記者,當前服裝加工制造的競爭,已從傳統的規模數量單一空間轉向科技、設計、信息等多維度空間,私人訂制、3D打印等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精益制造是有效益生存發展的法寶,是占領未來服裝制造的制勝點。
高郵市近年來加大智能制造的引領,推動神游制衣等眾多企業建設了設計中心,推動江蘇波司登制衣等公司引入智能生產設備,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加工制造已實現從代加工向原始設計商的華麗轉身。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江蘇紡織服裝業逆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