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樣式各異的傳統民族服飾、清新自然的烏拉爾裝飾畫、做工精美達吉斯坦“凱塔格”絲繡、“柯那赫肯德”無絨頭地毯、獨具風格的韃靼皮革制品等各具特色的手工藝制品,反映游牧生活的馬具、車具,也有圣像畫、古蘭經盒、阿彌陀佛像等反映東正教、伊斯蘭教、佛教文化傳播的物品,山地民族的房屋一隅,草原民族的氈帳陳設,充滿生活情趣的啤酒桶、茶炊、馬奶酒囊等飲食文化器具,“希德拉”、“托格孜胡馬拉克”等極具民族特色的棋類游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的“絲綢之路與俄羅斯民族文物”展上,展出的594件精美展品均來自遙遠的俄羅斯。這些珍品多誕生于19世紀至20世紀初,代表著居住在黑海到太平洋之間的俄羅斯南部地區民族的特色文化。近距離感受俄羅斯南部地區民族的傳統文化,讓觀眾深深地體會到了草原絲綢之路對歐亞大陸文化的影響之深。
俄羅斯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南部地區在古代和中世紀時期就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關。尤其在中東地區政治不穩、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聯系面臨危機時,其重要作用數次凸顯。絲綢之路的數條支線是保障數個世紀以來,歐亞地區商貿往來不斷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南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南部和烏拉爾南部等與絲綢之路建立了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系的地區;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這是絲綢之路和大伏爾加航路交匯的地域,與波羅的海沿岸相連接;高加索地區則是古代主商道的組成部分。近現代時期,隨著國際商路重心逐漸轉向海洋,絲綢之路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上述地區之間建立的文化經濟聯系仍在不斷發展,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民族文化的發展進程。直至今日,多民族和多宗教文化仍然是上述地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些地域的一體化進程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是以互惠互利的內、外部聯系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