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定在新疆實施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戰略以來,新疆已成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投資沃土。兩年來,在中央及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紡織服裝產業在新疆得到了快速發展。
同樣在這兩年,作為全國最大商品棉生產基地的新疆,迎來了棉花產業的重要改革,棉價回歸市場、棉花價補分離、棉花面積調減等等變化,正在逐步提高新疆棉花生產的效益,作為紡織服裝尤其是棉紡業的上游,新疆的棉花生產牽動著全疆乃至全國紡織企業的神經。
在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和棉花產業都經歷重大變化的今天,坐擁充足棉花資源的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未來發展面臨著哪些機遇?又有哪些挑戰?8月11日,本報記者在第二屆新疆紡織服裝技術論壇期間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紡織材料學家和紡織教育家姚穆。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2006年以前,全國紡織服裝企業每年消耗棉花約1100萬噸,這個數字在近兩年快速減少,2014年為608萬噸,去年是460萬噸。”姚穆用一組數據解釋了當前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困局。
這組數據的變化并不是說人們在服裝領域的消費能力變弱了,而是紡織服裝企業在生產能力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姚穆說,隨著周邊國家和地區棉花產業的發展,印度等國家的棉花成本大幅低于國內,國內外棉價形成倒掛,甚至一些地區的棉紗價格比國內棉花價格還低,很多企業直接進口棉紗,減少了國內棉花的消耗。在中高端服裝生產領域,高品質的材料需要消耗高品質的棉花,但包括新疆在內的很多地區,習慣了多年來一味追求單產的生產方式,棉花品質出現下降,紡織難度不斷提高,直接增加了產品的成本,削弱了競爭力。同時,在中高端及定制產品領域,高品質的棉花還呈現供給不足的局面,進一步制約了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
姚穆說,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原材料緊張局面可以歸納為,低端產品有國外競爭,高端產品自給自足能力欠缺,棉花及紡織服裝產業兩個本應聯系緊密的上下游產業,處境尷尬。
“一顆種子影響一個產業”要解決紡織服裝產業和棉花產業遭遇的尷尬境地,棉花產業應作出相應的改革。
姚穆認為,新疆的棉花產業要解決品質過于繁雜的問題。當前,新疆種植棉花品種過多,不僅不利于優質棉花的選育,還使機采棉推廣不能形成統一標準,棉花在機采過程中容易混入雜質,一些下游加工企業需要專門安排工人分揀棉包中的雜質,加重了企業負擔。
“要實現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一定要從一顆好的棉花種子開始做起。”姚穆說,棉花產業要一改過去僅追求單產的不利局面,把纖維質量擺在首要考量位置,在育種環節也要把培育高纖維質量的棉花作為重點工作,形成棉花產業和下游紡織服裝產業的良性互動。
“純棉不一定是最好的”新疆雖然坐擁優良的棉花資源,但企業要摒棄“純棉就是最好的”的錯誤認知。姚穆說,隨著紡織技術的不斷發展,混合紡織材料正成為全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熱點領域,混合紡織材料具備的特殊物理、化學性質,成為生產高端及定制服裝的重要基礎。
姚穆認為,新疆的紡織服裝企業要依托但不依賴本地棉花資源,在棉紡的基礎上,加大在混合紡織技術領域的研究力度,這既能挖掘新的市場潛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對棉花的依賴,避免經營風險。與此同時,作為下游紡織服裝企業,還應與上游棉花生產環節保持更密切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