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自7月15日ICE期棉主力合約創下75美分/磅高點后,“瘋牛”行情終于被牽住僵繩(75美分/磅為2014年7月以來新高),25日低點回落至71-72美分/磅,保稅棉、即期船期、遠月船期的美棉、澳棉、巴西棉、西非棉等報價整體振蕩回調,但幅度明顯滯后于ICE期棉。近日國際市場有兩點引發關注:一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國因ICE期棉、印度棉報價暴漲引發棉紗FOB、CNF、CIF報價持續大幅上漲,但由于漲幅嚴重不協調、不一致,紗廠、布廠利潤全面下滑甚至產銷“倒掛”。據統計,過去3個月,印度棉價大漲40%(3月中旬以來漲幅超過55%),但紗價卻只跟漲20%,坯布、服裝的漲幅只有5-8%;二是7月20日以來印度國內棉價終于止漲回落,S-6軋花廠出廠價從94.6美分/磅下跌至90美分/磅,主要受主產棉區降雨增加、對2016/17年度種植面積和產量的看增、CCI開放儲備庫以低于市場價格供應小紡企,及大中紡企采購外棉和棉紗的跟漲幅度減緩拖了棉花上漲的“后腿”等等利空影響。
據了解,目前青島、寧波、佛山等地印度大廠產C21SA+、C32SA+、JC32SA+的CNF報價已普漲至2.66-2.68美元/公斤、2.92-2.95美元/公斤、3.05-3.10美元/公斤,個別品牌C32SA+的報價已報至3美元/公斤左右;而巴基斯坦棉紗的FOB、CNF報價漲幅則相對緩慢,C21SA、C32SA的報價僅2.58-2.62美元/公斤、2.90-2.93美元/公斤,低于印度紗0.02-0.05美元/公斤。一方面巴基斯坦國內因棉花供應非常短缺,紗廠產能不斷下滑,可供出口的棉紗明顯減少,市場對巴基斯坦賽絡紡紗、針織紗的關注度下降;另一方面因印度出口棉花品質下滑,巴基斯坦紗配棉等級下降,出口棉紗在強力、CV值、毛羽等指標上的表現“差強人意”。
由于國產棉紗、印度棉紗共振上漲,貿易商大多采取“反向”操作,一方面對8/9/10月船期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棉紗謹慎簽約采購,既有紗廠、出口商報價“高不勝寒”且裝船期可能延遲的原因,又有對8-10月國內外棉花走勢難以判斷的擔憂;另一方面對國產棉紗、坯布的大漲的預期又使貿易商有“囤積”港口保稅棉紗或即期裝運棉紗的沖動,部分印度、巴基斯坦紗廠、中間商保稅現貨甚至不對外報價,持貨待沽。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織布廠、貿易公司表示,7月以來,國產棉花推動整個產業鏈上漲的趨勢已形成,棉紗被動大漲使內外差價再次縮小,特別是國儲棉最低成交價不足3個月大漲4830元/噸(5月3日最低9730元/噸,7月22日最低14560元/噸),C32S以下國產紗競爭力大幅萎縮,因此近日詢價、要貨的客戶較4-6月明顯增多,但貿易商考慮到棉花價格風險很大,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只肯接小單、短單。進口紗看漲勢頭明顯 貿易商囤貨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