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在紡織界,負責將棉紗織成布的工人被稱為緯編工,他們負責掛紗、接線頭、接尾紗、換針、下布等工作,擔任著整個紡織的重要環節,布織得好不好、多不多是衡量一個緯編工的重要標準。在即發集團頤和公司,姜正濤就是緯編工中的“能工巧匠”,他憑借熟練的技藝和刻苦鉆研的勁兒,在“針頭線腦”之間,創造出了紡織行業一項項佳績。
心細如發一天接四五百個線頭
在姜正濤工作的車間,密密麻麻的棉紗縈繞在機器上方。姜正濤告訴大眾網記者,這臺機器上織的是2米寬的棉布,需要102個棉紗,每個棉紗的線頭都有固定位置,錯一根都不行。記者現場數了數,從棉紗到織成布,一根棉紗線需要穿6個孔,而每個孔又是“易斷”點,只要一根線斷開,機器就會停止運轉,緯編工需要及時將線頭接起來,機器才能繼續運轉。
接線頭,聽起來似乎是極其簡單的工作,但在緯編工們的眼里,這是一項技術活,線頭接得快,布就織得多;線頭系得小,布面就看不出瑕疵。接好線頭,是緯編工的一項“大活”。姜正濤說,斷線加更換尾紗,算下來他們一天得接四五百個線頭。
緯編工的另一個“絕活兒”就是“找壞針”。以2米寬的布面為例,機器需要安裝2640根針同時工作,這些針排列有序,每一根都有指定的位置和編號,由于長期摩擦,這些針容易出現問題,這就需要緯編工們通過肉眼及時發現布面瑕疵,對應找出哪一跟針出現什么問題,然后進行維修或換針。如果處理不及時,一分鐘就能織出一米多殘品。記者看到,織好的布在機器下方一直旋轉,緯編工還要透過玻璃看布面有沒有瑕疵,這自然又增加了難度。
毫不保留“小師傅”傳授技藝不含糊
剛進廠時,姜正濤從學徒工開始學習,因為剛接觸,有時“笨手笨腳”也出過不少問題,但他“笨鳥先飛”,每天早早地來到公司苦練基本功,從接線頭練起,簡單的兩根線反復系,上班時虛心向師傅請教,晚上回到家里后,還要再總結一下當天學過的技能,慢慢地,他從掛紗、接線頭、接尾紗、辨認紗支、下布到換針、掛料、看布面,從操作2臺織機到操作4-5臺織機,從學徒工成長為一名熟練的緯編工,在他從事緯編工期間,每年的質量指標都達到99.8%以上,質量、產量都高于全廠平均值。
成績的提升得到業界的認可和好評。2011年,在參加全國紡織行業“佰源杯”緯編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姜正濤獲得全國第八名的成績。時過三年,2014年他又一次參加全國紡織行業“佰源杯”緯編工職業技能競賽,這次他奪得第一名好成績。
姜正濤的師傅,現任公司生產廠長的于波見證了姜正濤的成長和進步。“嚴謹、敬業、能鉆研”,于波對姜正濤作出這樣的評價,于波說,雖然緯編工不是高學歷技工,但憑借自身努力,進廠十五年的姜正濤已經多次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2006年還被集團公司授予“集團標兵”榮譽稱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鉆研,愛崗敬業,就能在自己的行業闖出一片天”于波說,以姜正濤為代表的優秀緯編工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現在,姜正濤還成了好幾個大學生的“師傅”,“即發不單純看你有沒有學歷,更注重你的工作能力,在這里所有人的起點是一樣的……”近幾年,姜正濤也先后帶過十幾個徒弟,每遇到徒弟們有什么難題,這個“80后”“小師傅”都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鉆研成果全都“倒”給徒弟,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緯編工,也將“姜正濤精神”傳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