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主題為“新供給、新需求、新格局”的2016中國紡織創新年會•柯橋峰會在紹興召開,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做了開幕致辭,并分享了二個觀點:一是知己而立,二是明勢而為。
一、知己而立
概括行業發展,可歸納為:緩中趨穩、穩中有憂、分化明顯、前景可期。
2015年,紡織、輕工等消費品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三成以上。這決定了紡織工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基礎地位不會動搖,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不會動搖。
從產業歷史看,紡織工業發展史貫穿人類文明史,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端于紡織,現代金融創新來源于紡織;紡織產業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排頭兵,是對外經濟貿易的先行者;紡織服裝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居于特殊地位。
中國的領先地位短期難以動搖,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前十名中有一半是歐美發達國家,意大利出口份額超過印度等傳統出口國家和地區。
從產業屬性看,紡織品服裝是滿足人民物質需要的工業產品,也是豐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載體,紡織產業有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經濟貢獻,也有美化生活、弘揚文化的文化貢獻。2015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6.41%,利潤總額占6.07%,稅金占4.30%,投資占5.32%,特別重要的是,利潤總額、稅金、投資占比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保持持續穩步上升勢頭;就國內消費而言,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占全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9.46%,衣著消費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4%,2015年服裝服飾交易占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額的32.75%。
從產業責任看,紡織產業首先是生產優質產品,形成有效供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決定了紡織產業作為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行業發展的要求不能降低,行業發展的質量不能降低。
從產業使命看,紡織產業要以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和社會和諧。這決定了紡織產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綠色發展、責任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會改變。
因此,《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定位的新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表述體現了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過程。
二、明勢而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一是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決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新的平衡;二是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改善供給品質,創造新供給、培育新需求;三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盤活過剩產能沉淀的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使生產要素從低端低效率領域轉移到高端高效率領域,進而實現資源優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中,創新至為關鍵。
創新能否成為紡織行業的習慣性動作,關乎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之成敗。有人總結制約中國經濟發展或者說阻礙創新的三大毒瘤是:抄襲者定價、低價者勝出、吹牛者燒錢。單純追逐別人之所長而不思創新,永遠補不了自己發展之所短。一邊是消耗不了的產能、一邊是滿足不了的需求只能說明缺乏創新的可悲。所以,如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推進創新是舉國上下和全行業的課題?! ?/p>
而創新,需要明勢而為。
首先,需求端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由關注產品向關注體驗過渡:消費者在關注價格、品質的同時,開始注重消費體驗與文化表達,電商的崛起,改變購買方式,刺激實體零售進行變革,提升購物體驗并積極引導和創造消費需求;
二是由城市市場向城鎮市場下沉:隨著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高收入階層的快速崛起,市場潛力開始向城鎮下沉;
三是由單純二八經濟到與長尾經濟共存嬗變:消費需求更加理性,改變了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為主的消費行為,向著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其次,就供給端而言,變化可以概括為三點。
一是成本扁平:受技術革命、資金成本、原料價格、能源價格、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全球紡織制造綜合成本差距在日漸縮小,紡織成本趨于扁平化,供給呈現分散化;
二是模式創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紡織行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創新平臺,D2C、C2B、分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行業新模式、新嘗試不斷涌現;
三是智能制造:智能化機器人建設的進程加快,機器代人趨勢愈加明顯,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2015年,分別有19.9%和11.0%的制造業企業已經或計劃采用自動化制造和工業機器人。行業內不少品牌企業以“互聯網+”帶動協同設計和網絡定制,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互聯網工業模式,推廣中高端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在這樣的大變化面前,既要強調根本性、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同時還要注重文化創意、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來滿足消費需求、優化成本結構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更具體一些就是: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是基礎,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是保障,消費安全和環境友好是責任,消費導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標。
以創新滿足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塑造新格局,需要系統布局,長遠規劃。國家和行業層面,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輕紡行業穩增長、調結構、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成為重點工作,《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計劃(2016-2018)》已起草完成,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即將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將進一步明確行業未來發展的路徑。
區域層面,紹興市柯橋區以及中國輕紡城是紡織行業創新發展的典范,目前正以世界領先標準推進紡織印染產業的改造提升,輕紡城市場的時尚化、智能化、國際化水平也不斷提升,柯橋區和中國輕紡城正向進一步強化柯橋時尚策源地、流行風向標的新目標邁進。
創新發展,需要順應時勢,需要守正出奇。“十三五”時期,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堅守衣被天下的情懷與抱樸守拙的匠心,把握好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紡織行業必將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