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日前對記者表示,對于紡織行業而言,發展動能的新舊交替、發展空間的虛實交錯、發展環境的利害交融,使創新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孫瑞哲表示,2015年,紡織、輕工等消費品工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三成以上。這決定了紡織工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基礎地位不會動搖,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基礎作用不會動搖。
據介紹,2015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6.41%,就國內消費而言,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占全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9.46%,衣著消費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4%,2015年服裝服飾交易占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額的32.75%。
孫瑞哲透露,《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對紡織工業產業定位的新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應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認為,這些表述體現了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經過程。
孫瑞哲強調,創新能否成為紡織行業的習慣性動作,關乎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之成敗。他提出了創新需要順勢而為的理念,首先需要認清正在發生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關注產品向關注體驗過渡,消費者在關注價格、品質的同時,開始注重消費體驗與文化表達,電商的崛起,改變購買方式,刺激實體零售進行變革,提升購物體驗并積極引導和創造消費需求;二是由城市市場向城鎮市場下沉,隨著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高收入階層的快速崛起,市場潛力開始向城鎮下沉;三是由單純二八經濟到與長尾經濟共存嬗變,消費需求更加理性,改變了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為主的消費行為,向著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其次,就供給端而言,變化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成本扁平,受技術革命、資金成本、原料價格、能源價格、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全球紡織制造綜合成本差距在日漸縮小,紡織成本趨于扁平化,供給呈現分散化;二是模式創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紡織行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創新平臺,D2C、C2B、分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行業新模式、新嘗試不斷涌現。
再其次是智能制造。智能化機器人建設的進程加快,機器代人趨勢愈加明顯,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2015年,分別有19.9%和11.0%的制造業企業已經或計劃采用自動化制造和工業機器人。行業內不少品牌企業以“互聯網+”帶動協同設計和網絡定制,建立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互聯網工業模式,以推廣中高端產品的個性化定制。
孫瑞哲指出,在這樣的大變化面前,既要強調根本性、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同時還要注重文化創意、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供應鏈協同創新,以滿足消費需求,優化成本結構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