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紡織之光”紡織行業化學品管控重點成果現場推廣活動上發表致辭。在致辭中,孫瑞哲闡述了產業目前面臨的三大關系和應遵循的三個原則。以下是致辭內容:
尊敬的陳會長、阮偉祥董事長,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我們今天相聚在浙江上虞。首先我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歡迎各位的到來!并預祝本次現場推廣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昨天我們還在討論為什么要把上虞選做這次技術推廣活動的地點以及為什么要選擇這種方式進行推廣?大家都知道,上虞集中了中國最重要的染料工業的翹楚和技術創新者,比如龍盛、潤土等企業都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為我們中國的染料事業和中國紡織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所以,選擇這里是有它的意義的。另外一個,我們采取這種形式,實際上是在探討一種通過技術和社會責任相結合的一種推廣模式,可以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說到行業,什么能顛覆掉我們的行業?單純從技術上的顛覆,到現在還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徹底地改變紡織的生產模式。那么從商業模式來說,線上線下之爭實際上最后是要達到一種平衡,也不是一種替代作用。但是有一點,大家注意到,政策將對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我們國內的棉花政策,對于我們行業的影響,至今仍然在持續作用中。那么在國際層面,我們可以看到匯率的調整,可以讓中國的出口增長從正增長變成負增長,這種政策對行業的影響會越來越大?,F在對于我們行業來說,有一項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在環保政策這方面,我們是否能夠擁有有利于政策制定的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取決于溝通,但是關鍵在于我們自身能不能去讓有關部門對紡織行業發展有信心,讓政策能夠貼近整個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社會責任捆綁在一起,改變行業的外部形象。但從根本來說,要改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是現在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今年是“十三五”時期的開局之年,紡織行業現在是在紡織強國的沖刺階段。目前,行業“十三五”在紡織強國建設上進行沖刺,定位、屬性與作用也在進一步的梳理,這都將在在即將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體現。定位是有三點:第一,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第二,紡織行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這兩個定位和“十二五”時期的定位沒有改變;第三,紡織行業是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這點和“十二五”的時候有一定的調整。因為“十二五”時候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幾個字的改變,是要使行業從三個層面去創造國際化的新優勢。第一,中國的產品走出去;第二,中國的產業資本走出去;第三,中國的品牌走出去,這三點構成了我們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定義。另外,我們的行業屬性更加明確了。首先,現在紡織行業是科技和技術相融合的行業;第二,紡織行業是衣著消費和產業用并舉的產業。那么從作用方面來說,行業規范了6項作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
在即將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與建設生態文明相關的“促進行業綠色發展”是重點任務之一,同時也是紡織工業踐行《中國制造2025》五大重點工作之一。紡織產業和民生、環境、消費緊密相連,現在挑戰是如何從注重制造業自身發展,延伸至改善和產業發展密不可分的所有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必須考慮的課題。產業目前面臨三大關系。
第一是產業與社會的關系。產業要發展,首先要解決好產業同社會的關系問題。紡織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這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特別是從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紡織工業不管從業務收入,利潤,投資在整個工業的占比是穩步上升的,所以國民支柱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從李克強總理到各個部門的領導在去年中央工作會議前后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在說,紡織工業和輕工業成為工業經濟支撐性的力量。另外,紡織產業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特別是在目前的新型城鎮化過程之中,紡織產業還肩負著吸納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任務。從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字表明,有關就業的完成指標是缺失的。但按照現在的統計來看,全行業就業解決近2300萬人。
第二是產業與生態的關系。環境保護已經上升國家戰略,去年2個國際性會議,成為國際社會焦點,一個是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大會確定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有一個是巴黎氣候大會。整個國際社會也在把人類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生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那么與之相關的行業標準在逐步提升,相關的政策逐漸對產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剛才在跟阮總講,我們在“十三五”規劃制定過程當中,無論是質檢總局、環保部、工信部,都提了一個指標叫做“國際標準采標率”,要在“十三五”末達到95%。但就紡織工業而言,“國際標準采標率”達到95%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中國紡織工業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產業基礎,我們有的別人沒有,我們的標準體系應該是最健全的,那么別的行業沒有的標準紡織行業再采標過來有什么意義?或者它的標準比紡織行業還低,就拿行業里跟水跟環境相關的一些標準來說,中國的標準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我再倒過來在“國際標準采標率”達到95%那是否要把中國的標準降低?所以,中國在制定標準的時候也牽扯到這個問題。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過程中,的確在環境方面面臨著一些挑戰,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產業忽視對生態的保護,沒有改善好同生態的關系,那么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
第三是產業與消費的關系。紡織業是中國消費品工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時尚產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產品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肩負著改善消費者生活、引領生活方式的責任。這跟我們剛才提到的產業與生態的關系一樣,產業的導向建立一種什么養的生活方式的導向也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
相信大家都關注到,近日一篇題為《你穿的每一條牛仔褲都在毀滅我們的未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大范圍傳播,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文章本身有許多不客觀的描述,在這里不去評價其中的是是非非,但必須正視這個事件給我們產業帶來的緊迫問題:如何處理好同環境和消費者關系;如何切實減少對于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處理好目前面臨的生態環境方面的新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直在推動社會責任,中紡聯一直在幾個層面立體性的來推動社會責任。第一,與勞動者的關系。第二,與環境的關系。第三,公平競爭。第四,與消費者的關系,主要是消費安全。中紡聯csc9000t從4個維度全方位的推動社會責任建設,這在行業內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我們必須看到,紡織企業化學品管控技術決定了化學品管控能力,技術決定能力,這影響了行業環境治理的能力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中國紡織行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可持續競爭力。今天到會的有國際供應鏈的品牌代表,有紡織行業的重點企業,還有化學品行業和合成革行業的企業,以及眾多的行業服務機構。
大家都來參與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說明大家對問題重要性的共識與關注。
問題是工作的導向,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紡織行業要處理好上述三個關系,就要把環保挑戰轉化成行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機遇。在這樣的前提下,應遵循三大原則。第一,機制保障,在國家層面有相關環境保護政策的出臺及標準的提升;在行業層面,既要加快構建技術協同創新機制,讓好的技術服務于行業。同時,需要建立相關人才培養機制,讓好的人才服務于行業。第二,技術優先,針對環境保護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相關技術研發,推出一些新型環保型技術和環保產品。第三,循環經濟,既包括負責任生產,又包括負責任消費,要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實現資源最大化。
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符合行業發展現狀和全產業鏈協同的政策、模式和創新的實施路線圖,這需要聯合政府部門、供應鏈上下游產業,以及紡織行業企業共同來推進行業的綠色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經開始著手研究和制定這個路線圖,聯合會科技發展部和社會責任辦公室去年開始研究科技創新同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支撐和引導關系,并且聯合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在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支持下開展工作。在中國產業界,48家中國紡織產業的上下游市場領導型企業也聯合起來,成立了紡織供應鏈綠色制造產業創新聯盟。借此機會,我也想宣布一件事情,那就是中紡聯即將同代表全球市場22個主要服裝品牌的ZDHC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組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紡聯將協調中國業界各利益相關方和企業參與到ZDHC聯合路線圖倡導的有害化學物質管控的統一供應鏈行動中,ZDHC有害化學物質零排放組織將支持中國業界推進“化學品管理創新2020行動綱要”的制定和實施,中紡聯和ZDHC組織將共同推進全球紡織供應鏈的化學品管控體系的建立和融合,促進中國紡織行業的綠色制造和可持續發展。這將是全球紡織供應鏈各方的一次史無前例的聯合與行動。
這表明,紡織行業的綠色制造和綠色發展不是坐而論道,而是在共同行動。為使科技創新為綠色制造與綠色發展助力,我們今天選擇了獲得紡織行業最高獎項紡織之光科學技術進步獎的5項與化學品管控相關的創新技術推介給業界,為我們共同的綠色發展目標提供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