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感謝大家光臨2016中國服裝論壇,很高興與大家一起研究問題、求解路徑、梳理價值觀、尋找驅動力。
此時此刻,腦海中涌現一句話:為人民服務。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檢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不看國家大小,不看歷史悠久,不看城市建設,不看富裕與否,而看人民風貌,人民風貌的重要體現之一是衣著。一部服飾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史。“因人而變,緣人而居,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是紡織服裝行業的使命所在。
需要思考的是:為什么一個擁有14億人口、7億城鎮人口、3億中產階級的市場沒有支撐起一個世界級服裝品牌?有人會爭辯說:假以時日、水到渠成。事實可能是,我們會變的更大、更有實力,但是沒有商業文明、消費文明做支撐,我們的品牌能走多遠?
所以,在談論價值回歸、產品為本時,在追求“做的好”與“賣的好”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如何構建商業文明與引導消費文明,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以人為本、環境友好、公平競爭、消費安全,那么社會的企業責任就是政策公平、環境穩定、人民文明。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的企業責任相輔相成,才能造就偉大的行業、偉大的品牌,我們不妨如此定義紡織服裝行業——為人民服務的行業。
服裝,應時而生、隨心而動,它是人類文明的投影,是人性情感的寫照。服裝,它服務的是中國和中華民族從物理表象到靈魂顏值的綜合素質和系統風貌。
紡織服裝行業一直而且將繼續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消費的支撐力量。就中國經濟而言,2015年紡織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中國規模以上工業6.41%,利潤總額占6.07%,稅金占4.30%,投資占5.32%;就國內消費而言,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占全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9.46%,衣著消費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4%,據易觀智庫數據:2015年服裝服飾交易占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額的32.75%。
從現階段的挑戰與責任來看,有三點值得注意:
一、為人民服務,意味著創造美。行業層面要肩負起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引導消費文明的重任,創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的新時尚生態。中國時尚話語權的背后一定是強大的文化、文明的民眾、品牌的集聚。
二、為人民服務,意味著降成本。企業層面要推動技術進步與模式創新,對沖要素成本上漲壓力,在要素絕對成本提高的同時降低要素相對成本;政府層面要以政策措施營造可持續發展環境,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三、為人民服務,意味著補短板。最重要的是補農村與貧困人口就業與消費的短板。在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紡織服裝行業吸納2000萬人以上就業,占中國工業就業10%以上;“十三五”期間一億農村居民將轉變為城鎮居民,以2015年城鎮居民衣著消費(1705元/人)是農村居民(574元/人)三倍的差距來考量,僅此一項將形成1600億元的衣著消費增量;2015年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164元,按照6.5%的年均增長率,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將帶來整體衣著消費增量6600億元。
為人民服務,還要與時俱進。
新常態下,紡織服裝行業在向生產性服務業和時尚產業遞進,服務客體的內涵已發生變化。我們不妨把“為人民服務”進一步聚焦為“為新人類服務”、“為新世界服務”、“為新未來服務”。
遵從新時代觀念、誓為理想出頭、充滿活力和變數的新人類,永遠是最龐大、最活躍的消費群體;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共生共融的新世界,將會催生新的渠道增生與價值裂變;多變的風險、多元行業生態、多重發展可能性的新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如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想總結為三句話。
一、讓服務特色化
服務特色化其實就是“痛點營銷”。服裝行業,這個痛點是回歸產品,生產出讓人日思夜想、欲罷不能、欲罷不忍的一件衣服。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服裝行業隨著消費審美的個性化和細分化,都將迎來新的部落經濟。尤其是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網絡社群越來越像互聯網上的家,有穩定的居住人群、溝通的機制、社交的場景、商業的交易。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消費方式,需要我們及時調整“一刀切、一鍋端、一招鮮”的傳統服務模式,把最適合的產品推送到最對的人面前,這才是細膩、細致的精細化營銷思路。
尋找價值創新的消費痛點,這與國家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需要我們分析、定位、鎖定有效需求,建立起有質量的生產與有質量的消費之間的價值鏈接,把品牌的產品價值與消費者的使用價值分類與鏈接。
二、讓服務人格化
服務人格化的最好實現途徑是體驗式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線下品牌不等于線上吸引力,線上好銷售不等于線下好產品,線下會員不等于線上粉絲,線上流量不等于線下客戶。線上線下看似兩個不同的商業世界里,物理空間的不同將導致心理空間的不同,存在著許多斷層與分裂的可能性。一方面,需要我們積極促進融合,實現渠道的差異化設計和消費資源互補。另一方面,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需要縱深體驗式服務,轉變單純重視產品商品屬性的傳統思維,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重新定義。
體驗式服務的本質是要求服裝生產制造商能夠成為生活方式的內容供應商。我們要在內容生產商的春天里,學會花開與綻放。
比如,我們能否用打造超級IP的邏輯去進行運維管理,煉成現象級產品?可以看到,在時尚界,超級IP的合作由來已久。能讓消費者通宵達旦等待首發的除了蘋果系列產品,還有各大品牌的聯名系列。比如Nike旗下的高端品牌AirJordan,Adidas的StanSmith小白鞋、NMD系列、與RafSimons的合作,Puma與AlexanderMcQueen,H&M與JimmyChoo、AlexanderWang、Balmain的合作,優衣庫與設計師LeMaire和品牌的聯名款等。
三、讓服務生態化
不管消費需求如何細分,如何裂變,如何延伸,依然需要我們共同致力于共性化服務的轉型升級。這也是政府、行業機構、商界、企業界、以及傳媒界需要共同營造的發展生態。
從產品的角度,應致力于產業鏈上下游共性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致力于建立本土流行趨勢的研究、發布與運用的科學傳導機制與聯動開發模式;
從營銷的角度,傳統的商業基礎設施需要融入更鮮明的體驗文化基因,品牌商與渠道商之間的合作模式需要持續升級,O2O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跨界力量更系統的支持;
從傳播的角度,如何利用傳媒與行業平臺的話語權優勢,打造本土品牌的公眾形象,提升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文化自信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強化滲透。
共性化服務升級,并非單個企業能力所及,需要集約集成系統的平臺力量,需要國家、行業與企業“三位一體”的戰略觀,需要細水長流的打磨與責任擔當的付出。
希望每一位參加論壇的朋友都能夠有所收獲,舉重若輕的智慧,將指引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前行的方向!謝謝大家! 孫瑞哲:現階段的挑戰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