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產自紹興的面料產品,裝上集裝箱遠渡重洋出口到海外,被國外某品牌商貼上自己的品牌后,進口到國內消費市場,其身價立馬由當初每米三四十元的價格,一下飆升到一兩百元,而且求購者接踵而至。紹興面料銷售市場上,這樣的一幕時常在上演。
對此,紹興一些面料銷售商大聲疾呼:在品牌價值不斷凸顯的年代里,紹興面料如何打造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成了重塑“紹興制造”價格體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面料出口再進口,轉一圈身價飆升
馬克(音譯)是歐洲一家面料品牌商的代表,最近幾年來,他一直在紹興與歐洲之間來回穿梭:制訂面料質量標準后,向紹興一些面料加工企業下訂單,產品加工完成后裝上集裝箱再遠渡重洋到國外,打上自己的商標后再進口到國內銷售市場。
“在不少生產企業經營者眼里,這種操作方式雖然有些繁瑣,也有人說是無聊,但經過如此折騰后的產品,利潤卻相當可觀,這也是公司百試不厭的一個重要因素,”馬克操著一口不大標準的漢語向記者介紹。
眼下,與馬克有著類似舉動的外商顯然不是個別。向紹興面料企業下訂單,產品加工完成后出口,貼上品牌標簽后再進口至中國內地市場進行銷售,而此時在國人眼里這類面料儼然變成一種進口貨,市場售價因此少則上升幾倍,多的甚至可以上升到10倍以上。
事實上,在當前國內中高檔面料銷售市場上,雖然不少產品貼著國外品牌的標簽,但只要細細觀察,仍能看到不少“紹興制造”的影子。
“一番折騰后的紹興面料,老外能夠將它的價位上升到一個新高位,對此,我們這些面料銷售商有時真的無法理解,但國內就有這么多企業愿意采購這種出口轉內銷的產品,”紹興正方紡織企業一負責人如此感嘆。
品牌缺失成為企業發展“絆腳石”
在面料加工業的這種背景下,眾多業內人士不得不思考:如何增加紹興面料制造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不是產品不好,而是缺少響當當的品牌為依托,”11日上午,柯橋區蘭亭鎮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負責人任先生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采購的高檔面料均在100萬米以上,僅有10%左右在紹興當地采購,90%的產品會遠赴江蘇、山東等地采購,原因就是紹興面料的品牌知名度不高,不少服裝品牌商對紹興制造的面料產品不認可。
最近幾年來,隨著紹興眾多面料生產商對面料質量的越來越重視,加工出來的面料質量不斷提高,其中不乏高檔面料,但由于缺少影響力品牌的依托,好產品仍然賣不上一個好價錢,這已成為影響紹興面料業良性發展的一個“硬傷”。
“你給我說一下,紹興當地叫得響的面料品牌有哪些?”在柯橋輕紡市場采訪時,一名秦姓布商這樣反問記者。“哪怕有,知名度也不會太高,”他同時表示,而提及山東魯泰、江蘇陽光等面料產品,紡織界幾乎無人不知。
記者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眼下,雖然紹興一些面料生產企業也在打自己的品牌,但創牌力度和市場影響力相當微弱。
“除了要在當地叫得響,還要走出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紹興制造的面料產品也要有一些響當當的知名品牌,這樣一來,才能讓紹興面料產生更多的附加值,繼而增加紹興面料的美譽度,”一些業內人士如此表示。紹興面料制造轉型 品牌效應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