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聽說過服飾混搭,但聽說過店面的混搭嗎?沒錯,就是兩個不同行業的商業終端拼在一塊運營。在網購的強勢沖擊下,為了不淪為試衣間的服裝企業將觸角伸向更多領域。日前,記者走訪我區一些新興商場發現,部分服飾零售店也走起“混搭”路線,大量擴充其它商品品類,售賣各類家居雜貨。
服飾店跨界運營
記者日前走訪亞運大道一家商場發現,部分新進駐的服裝店玩起了“混搭風”,不僅售賣各類男女服飾、童裝、鞋襪、箱包,還開辟出家居雜貨區域,小到刀叉、杯具、碗碟筷子、茶具、花瓶、燈具、裝飾,大到桌椅、沙發、茶幾等,獨具特色的家居產品,讓消費者在購物時眼前一亮。
記者在購物時采訪到正在沙發上和朋友聊天的陳小姐,她表示現在更愿意選擇這樣的商店購物:“我本來就是經常買衣服的人,一般和閨蜜出來逛街都會在這里逛一下,每次都有收獲,逛累了還能坐下來歇歇,或者挑選一下家居小玩意。這里環境很好,也不用到處跑,很方便。”
“你可以不買東西,只是進來感受一下、停留多些時間,把生活過得慢一些、優雅一些,這就是我們想為消費者打造的新空間。”有服裝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只賣服裝難以適應新消費
業內人士吳少強分析,讓服裝企業強烈不安、萌生探索新商業模式的原因是,近年來國內服裝零售市場在消費放緩、電商沖擊等影響下,中國本土服裝品牌普遍出現銷售、利潤放緩,而傳統的零售門店擴張模式變得越來越沉重,龐大的店面數量已經無法支撐銷售額的上升。國內時尚大咖們均在思考:中國時尚行業的下一個發展模式是什么?
吳少強指出,一般來說,單純的服裝零售店,消費者到店里來消費時間短則15分鐘,長則半個小時,他們的消費只是停留在產品上,1000多平方米的面積,如果把其他品類都去掉,僅賣服裝,該店的效率也會同步下降,而咖啡、家居、花藝等品類業態進來實際上是補充,它們把店的整體效益提升起來。
業態混合產生聯動消費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讓消費者愿意進來,不在乎他是否能馬上消費,但實際上這種方式未來的返店機率會更高;其次消費者愿意停留更長時間,店內還會提供免費Wi-Fi,讓消費者留的時間越長就會有更多消費機會。”吳少強解釋,未來會產生大量的銷售鏈,比如說服裝和發型形成一個聯動銷售,服裝和咖啡也形成一個聯動銷售,咖啡和花藝也形成聯動銷售,有豐富的商業業態整合進來,就會有很多想法和空間。
服裝企業嘗試多重業態混合經營的商業模式,正是迎合了目前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從傳統零售業來說,只賣產品的話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消費者在追求更豐富的體驗和更精致、更立體的服務。“這就像以前零售業提倡的關聯消費,比如你買啤酒的話,就把花生放在旁邊,可以和消費者產生互動效應,產生1+1>2的效應,對客流有拉動作用。”業內人士分析道。
多元業態運營不易
資深營銷專家蘇靜認為,多元業態的經營依然需要注意風險。“償債能力略顯不足、資金緊俏是多業態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她說,業態一雜,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可能被削弱,此外多元業態的人才、觀念和管理上能否同步實現跨界也是企業需要慎重考慮的。復合型門店講究系統運作,將兩種不同業態組合后如果獨立運營并不合適。兼顧二者的結果即是投入成本倍增,不僅是管理團隊需要增加更多人馬,合作活動的目標人群、空間打造、與顧客的互動交流等都不能顯得太獨立。多業態經營在豐富企業的經營模式、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風險。
“多業態組合,涉及如何整合商品、利益如何分配、供應鏈如何管理等新課題,而這些都是所有商家必須慎重考慮的。”業內人士喬峰談到,要把多個品類全都集中起來放在一個終端店里,是件很繁瑣的事情。服裝零售店面也玩起“混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