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中國風的流行,多源于中國文化和世界交流的渴望,也與國人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有關。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崔唯認為,國外品牌在產品中加入中國元素本身就是經濟行為,但要讓中國風和其他民族文化一樣被世界各地的人欣賞,對中國風的各種探索和表達都應鼓勵。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中國風包含什么內涵?中國風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崔唯:中國風是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意蘊與符號特征,同時符合國際流行發展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目前來看,中國風已涉及服裝、家居、環境等各個領域,設計與商業發展空間巨大。我認為,中國風的內涵是“傳統”與“現代”的合二為一,將中國文化元素與西方設計方式有機融合的產物,絕非一種非此即彼的關系。
中國青年報:中國風說法的來歷是什么?
崔唯:就歷史來看,“中國風(Chinoiserie)”一詞,本身就是熱衷于時尚、藝術、文化的法國人于18世紀創造出的一種時尚概念。因此,國內相關領域對于該概念的認知,切勿以民族主義的見解來認識和評價。
與國內設計師或品牌相比,國外品牌對中國風的理解與表達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偏差,畢竟國外品牌或設計師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題材廣泛、元素眾多、內涵豐富的中國文化的了解是有限的。
就當代國外品牌應用中國元素而言,不論是帶“福”字還是“猴”字,其本質都是經濟行為,其目的在于吸引中國消費者,獲取利潤。盡管國外品牌對中國風的理解存在偏差,但是,我對近年來國外許多設計師或品牌推出的中國風作品還是頗為欣賞的,如21世紀初法國大師伊夫圣洛朗設計的龍袍晚禮服,不僅僅帶動了中國風于新世紀在西方的再次興起,更為重要的是,他在對中國元素的理解,特別是與現代時尚的結合上,要遠遠高于大多數國內設計師呈現的中國風作品,類似事例不勝枚舉。
應該說,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時尚全球化、設計國際化的今天,通過國外品牌設計師的理解展現各具主題、內涵、風格、魅力的中國風,此舉對于推動中國文化對外輸出和擴大影響意義重大,值得國內媒介、輿論大力傳播。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應如何讓中國風真正深入人心?
崔唯:我認為,真正把握中國風的內涵,就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概念、精神、典故、情調、造型等,做到與國際設計趨勢以及全球市場需求相得益彰。只有如此,中國風才能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所謂“深入人心”,不單是指中國風能夠被國人所接受,而且還能像“他國風”一樣,被世界其他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所欣賞,這才是中國時尚、設計、品牌、輿論等的努力方向,也是現代時尚、藝術、商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想讓中國風像如今的“日本風”一樣,能夠成為國際時尚、設計和市場的主打潮流或產品,我們就要做到中國風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這樣才有利于中國文化、設計、時尚的多元化與國際化發展。
在商業時代,效益是評判任何文化概念、設計風格的試金石。例如,近年來,國內有些品牌高調民族風、主打中國風,但是其不良的市場業績使品牌發展舉步維艱,這與這些品牌“刻意”熱衷于傳統文化,而忽視當代消費者的審美訴求不無關系。對中國風的各種探索和表達都應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