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1月19日,國家服裝及家用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重慶)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國第6個、西部第1個服裝和紡織產品國家質檢中心,為重慶紡織服裝產業邁上更高臺階,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技術支撐。
此時的重慶,已是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加工生產基地之一、西部地區最具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時尚女裝及羽絨服生產基地。而10多年前,這里還是“黑心棉重災區”。10多年來,重慶紡織服裝產業經歷了鳳凰涅槃般的發展,而這背后,是重慶纖檢事業的艱難開拓之旅。
據央視2002年的報道,重慶當時有上百家生產“黑心棉”的作坊式企業,他們利用廢舊衣服、工業下腳料,通過簡單的漂白、開松,加工生產“黑心棉”產品,嚴重侵害消費者的權益。這些“黑心棉”主要集中在江北大水井地區,形成了“黑心棉”生產的重災區,盡管監管部門高壓打擊,但問題始終無法根除。
彼時,重慶市纖檢局已開始尋找治理“黑心棉”的“另一條道路”。在查處過程中,一家企業負責人說:“我們愿意合法生產,但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么做。”盡管該企業沒能避免被查處的命運,但其負責人的話卻讓重慶市纖檢局的負責人陷入了沉思。
“我們執法的目的不是讓企業消失,而是要讓企業合法健康地發展。”重慶纖檢局局長鄭永紅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經過認真思考和研究討論,該局確立了監管和服務兩手抓的思路。一方面,繼續保持高壓監管勢態,嚴厲打擊“黑心棉”,堅決維護市場環境;另一方面,積極作為,主動運用質檢手段服務企業,增強企業質量意識,幫助企業提升質量,推動紡織服裝產業走一條健康之路。
重慶市纖檢局深刻分析之后認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解決作坊式企業技術管理落后、質量意識淡薄的問題。為此,該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用質量和技術引導企業規范升級。例如,鼓勵企業升級生產工藝,從手工生產到半自動生產再到全自動生產,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使企業從手工作坊式生產轉變為全自動現代化生產;起草制定了地方標準DB50/T36《棉胎技術條件》,讓企業生產“有標可依”;建設以國家質檢中心為依托的綜合性檢測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檢測服務,并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開展服務;幫助企業開展品牌創建,促進企業由代加工逐步轉變為自主品牌生產等。
另一方面,該局持續加強監管。加深與公安、消防、教委的合作,打擊纖維產品制假行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并通過廣泛宣傳增強企業和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形成了齊抓共管、質量共治的良好局面。值得一提的是,該局還創新行政執法工作模式,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了“服裝產品雙隨機抽查”等。
三屆纖檢局領導班子,一步一個腳印,堅持為重慶紡織服裝產業領航。就這樣,重慶紡織服裝產業從曾經的“黑心棉”生產重災區發展成為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加工生產基地之一、西部地區最具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時尚女裝及羽絨服生產基地。重慶市纖檢局助紡織服裝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