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懷著創業就業夢想,3個月前,新疆300名學員分別奔赴全國9個省市的21家服裝企業接受培訓,如今培訓接近尾聲,這300名學員即將學成歸來。如同一顆顆種子播撒在天山南北,他們將如何催生服裝企業的內生動力,成為新疆服裝產業的播種機呢?
為新疆服裝產業發展孕育種子
滿載五顏六色花朵的花車在藍色布景的映襯下栩栩如生,四邊散落的鮮花錯落有致,2015年12月29日,在福建石獅市華飛服飾有限公司,這幅精美的電腦編織圖案,出自新疆學員阿不來提之手。
而在三個月前,阿不來提對電腦編織圖案還一無所知。
阿不來提原本在喀什經營一家規模不大的餐廳,受做服裝加工生意的哥哥影響,他也喜歡上了這一行。恰逢有去內地知名服裝企業學習培訓的機會,阿不來提躍躍欲試。“這里有最現代的工藝流程,有先進的管理模式,有那么多從沒見過的設備,讓我們大開眼界。”如今,阿布來提已經掌握了電腦編織程序,能獨立設計各種美輪美奐的圖案。
從熟悉設備性能、了解制衣流程,到提升職業素養和管理理念,阿不來提等300名學員都受益匪淺。
未來解決新疆100萬人就業是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為配合該計劃,繼2014年自治區輸送首批30名服裝學員赴內地培訓后,我區又啟動第二批300名學員赴全國9省市21家優秀服裝企業培訓。
“這21家服裝企業都是中國服裝協會的骨干會員,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及產業規模,加工能力強。”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楊曉東介紹說:“300名培訓學員,一類以學技術為主,一類以學管理為主。”
為何培訓地不選在新疆而設在在內地?
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謝青解釋,來培訓的學員有的已經是成熟的創業人才,有的對于服裝制造是“零基礎”。新疆服裝企業規模小,工業發展處在雛形階段,不具備現代化企業特征,現有的企業缺乏一套成熟的“模板”。
“如果以過去的發展模式繼續發展現代服裝產業,將面臨很多困難。”謝青說:“在內地工廠的實踐學習,目的就是如何把企業變成現代化企業,讓學員學管理,學生產,為新疆服裝企業發展孕育一批優良的種子。”
掌握技能尋找差距改進技術
三個月,不斷學習,不斷尋找差距。
說起差距,烏魯木齊超毅工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彩霞坦言,最主要是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差距,“我們還停留在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力量都用在培訓一線員工上,對一線員工的技能要求過高。而內地的工廠是將生產工序細化、簡化,這是我們工廠欠缺的,也是我們工廠培訓成本過高的原因。”王彩霞說。
“我主要是來學習服裝制版,內地企業通過模板技術將次品率降到了最低,同時也將一件服裝的制作時間壓縮在200秒內,這是我們不可想象的。”在常熟市梅李鎮拉波尼公司學習的包楚豹表示,自己回到新疆后,一定要大力推廣模板技術。
喀什雨凡制衣有限公司的學員熱依汗·古麗接受培訓后,對一名車間主任在企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給組長安排工作,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等疑問在實踐中一一解開。
雨凡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段偉明欣喜看到培訓員工身上發生的變化,員工不但接受了現代工業的模式,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轉變。段偉明說,公司有四套全自動縫紉模板機一直閑置,原因是員工對現代工藝很排斥,不懂具體操作流程,經過培訓后的員工終于讓模板機有了用武之地。段偉明計劃明年爭取40名員工的培訓名額,讓更多的員工走出去開拓視野。
“新疆最缺乏的是中高層管理人才,這些管理者需要通過對現代企業每個運作環節的把握,從制度和技術層面提高生產效率。”謝青說。
謝青表示,“沿海服裝企業是新疆企業學習的模板,新疆企業不能只盯著眼前的蛋糕,而是要向30年前的沿海企業一樣,走出去、接外單。新疆企業家跟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訂單,他們認為,只要政府將訂單分配,企業自然能很好發展,這是錯誤的觀念,企業必須提升效率,把控流程,降低成本,才能具備競爭力。”
爭當播種機壯大新疆服裝產業
1月3日,在石獅豪宇服飾有限公司的員工宿舍里,努爾艾力·麥合木提正在收拾行李箱,12色系的面料樣品裝了滿滿一箱,而在這之前,他已經打包了兩箱色卡寄回新疆。
“回去我要創業,師傅答應我創業后,一直給我技術指導,等企業做大,他們還會親自來呢。”努爾艾力·麥合木提憧憬未來,他要把家里的閑置勞動力都發動起來,一起努力,創造美好生活。
投資5000萬元在和田縣建立新疆恒晟鴻林針織品有限公司的孫鐵成,這次帶著四名員工來內地參加培訓?;厝ズ?,四名員工將擔任技術骨干并培訓其他的員工。孫鐵成將建立一個可容納800人的服裝加工廠,此次他最大的收獲是明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負責培訓他們的真維斯(香港)有限公司承諾,在他們生產技術達標后將給企業下訂單。有了強大的后盾,孫鐵成雄心勃勃。
“學員學會了管理技術,就是企業的未來骨干,創業的學員可以依托政策支持,創立自己的服裝企業。”謝青說:“新疆市場不同于內地市場,當地少數民族對內地的服裝品牌沒有太多依賴性,會更多地消費當地生產的民族服裝,這正是一個大好機遇與市場空間。學員可以用產業化的生產思路,創立自己的少數民族服裝品牌,將市場做到整個新疆乃至中亞地區,同時政府也將為學員提供廠房、資金、人員招聘等全方位、具體的扶持辦法。”
這給了和田麗爾芭絲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艾合買提·買買提極大的信心,他不想再延續作坊式的生產,而是要以產業化的管理思維,建立制度化的服裝生產企業,將企業做大做強。
新疆學員來到內地服裝企業學習,與企業建立了聯系。通過交流,也增進了內地服裝企業對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的認識。
“真維斯與新疆服裝企業是互惠共贏的關系。”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劉偉文這么認為,公司未來將深化與新疆服裝企業的合作。
山東迪尚公司作為去年的培訓基地,如今還和當年的學員有著密切聯系,經常點對點指導創業學員的生產建設。
“每名學員就是一粒‘種子’,希望他們能在未來成長為參天大樹,為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謝青說。 打造新疆服裝產業“播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