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誰持彩練當空舞機杼聲聲在盛澤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前11月全國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9%,數據并不樂觀。作為傳統產業的紡織業,這兩年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產能過剩的困難。
“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出路。
紡織業占全鎮工業產值95%、有2500多家紡織企業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2015年前11月,盛澤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3.9%,100萬稅收以上重點企業入庫稅金同比增長20.52%,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2%。
堅持主業,一心一意做紡織
如果不是當初聽了經濟學家“做好主業,堅持創新”的建議,老王的紡織公司可能會徹底跨了。
在公司新大樓的展廳里,五顏六色的面料讓記者看花了眼。“這種做‘皮膚衣’的面料,現在很流行,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主要用于出口。”老王拿著一種面料說,“我們做過試驗,用這個布做羽絨服,鉆絨率比一般羽絨服低很多。”
2010年,是盛澤紡織企業生意最好的時候,老王說,那時的訂單多到做不完,資金充足。他首先想到的是擴張產能,在原有廠房基礎上,又向政府買了數百畝地。不過,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讓紡織業開始了一次“洗牌”。巨額的貸款和龐大的固定資產,讓老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據統計,2014年以來,盛澤鎮共關停紡織企業32家,占總數的1.3%。
“但是,仔細分析這些倒閉企業,并不是因為搞紡織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跨’。”盛澤鎮黨委副書記趙菊觀說,一是跨行業投資,企業主通過抽調流動資金、銀行貸款等方式,從事紡織以外的“陌生”產業;二是跨地區投資,企業把戰線拉得過長,受投資環境影響,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三是跨大步投資,企業的負債率太高,由于投資回收慢、貸款周期短、融資成本高等原因,陷入資金鏈危機。
對于老王來說,最慶幸的是,在曾經狂熱的擴張中,他還保持著一絲清醒。他說,這些年,自己抵住了做房地產、小額貸款公司的誘惑,堅持做紡織,加大研發投入,研制出多種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面料,接到了很多訂單。“正是靠著這些創新的成果,我們在寒冬中沒有倒下。”
“風險并不是來自紡織業本身。”趙菊觀說,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真正以紡織為根、一心一意做紡織的人,非但沒有出現經營困難,反而還能在逆境中搶抓機遇,轉型升級。
裝備升級,低谷期正是投資的機遇期
一輛載著紗線的卡車駛近了吳江京奕特種纖維有限公司的大門,卡車沒有停留,伸縮門自動打開,卡車直接開出去了,整個過程耗時15秒左右。
車上裝載的貨物不用檢查嗎?“不用人工清點數量,我們建了一套智能倉儲,直接掃條形碼就能完成整個出入庫流程。”京奕集團副總經理陳路介紹說。
這個智能倉儲,是工廠通過掃描貨物上的條形碼,查看貨物數量、目的地等信息,然后整車稱重,核實這些信息,在確認無誤之后,車輛就可以直接駛出工廠,如果信息不符合,大門就不會開放。這些出入庫信息還會同步發送到指定人員的手機上。陳路說,在以往,每天接近200噸原料的出入庫工作至少需要10多人清點,還會出錯,現在只要3個人就可以了。
這只是京奕集團對工廠智能改造的一部分。走進工廠,看不到傳統紡紗廠流水線上密密麻麻的紡織工人,只有渦流紡紗機有條不紊地在運轉,滾下一錠一錠的紗線,一旦紗線出現斷頭,機器臂還可以自己接上。“建廠時我堅持一個原則,只要能用系統完成的工作,就盡量少用人工。”京奕集團董事長陳克勤介紹,這些渦流紡紗機紡紗速度可達每分鐘450米,是傳統紡紗機的20多倍;每萬錠用工為9人,是國內同類企業的30%。“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黑燈工廠’,讓機器代替人工,生產車間甚至不用開燈就能生產。”
對于真正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低谷期正是投資的機遇期。佳力高纖公司投巨資引進全套日本TMT紡絲線,二期項目已于2015年建成,成為國內最大的切片紡差別化纖維制造商。“幾十年從業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行情低迷,越是到了上項目、調結構、促轉型的最佳時期。”中連經編公司董事長史連明也說,“這時,往往采購成本更低、服務更好,更是企業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制定標準才能獲得定價權
“當前,紡織業發展面臨多種困難疊加,尋求問題的解決之策,根本在于科技創新。”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澤鎮黨委書記范建龍說,只有加強產品的研發力量,注重品牌建設,才能推動盛澤紡織業由量向質的加速轉變。
“我把生產部門完全取消,這121臺機器只用于試驗。”蘇州志向紡織科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向介紹說,他把生產環節全部外包給其他織造企業,公司集中精力投入研發和銷售。如今,志向集團每年投入研發的經費占銷售額的10%以上,開發的4個系列新面料已經行業領先,并成為在新三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下面我還想制定技術標準和引領流行趨勢,這樣才能獲得市場的定價權。”
“以前,紡織面料由于沒有精細標準,很難實現網上銷售。”趙菊觀說,接下來,依托“互聯網+”,牽頭制定紡織產品標準,讓每一塊面料的顏色、手感都能用業內認可的名稱或數據表達,盛澤要打破紡織面料網上交易瓶頸,建立大數據平臺,把全鎮2500多家企業集中起來。
趙菊觀說,盛澤將用3到5年的時間完成“脫胎換骨”,成為世界最大的面料生產基地,也是品質最好、檔次最高的面料采購基地,真正叫響“中國面料看盛澤”。目前,盛澤每年生產的85億米布中,有20多億米是各種流行面料。
“新常態下,紡織行業發展不能再回到原來依托土地、環境和人口等資源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必須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才能支撐盛澤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范建龍說。盛澤紡織業轉型升級實現逆勢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