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1月17日下午,以“‘十三五’紡織供給側改革調整”為主題的中國紡織圓桌論壇第十一屆年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邀請了歐瑞康集團中國區總裁王軍,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慶寶,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楊云峰,找紗網CEO頊棟等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嘉賓從微觀層面談供給側改革與調整。這是長短結合的國家政策,它將如何實現,怎樣落地,不同集群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聲音。四位對話嘉賓從不同的角度就主題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這也是一次高端平臺上的探討和探索。
“軟”“硬”兼施,充分高效利用資源
歐瑞康集團中國區總裁王軍:
歐瑞康作為紡織化纖技術和設備的提供者,一直以高效、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為發展的目標。這里面完全以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作為我們的主導方向。高效是指整個化纖生產過程中,所有的資源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這里面不僅僅是原料,也包括能源、人工、土地和水的應用。
要實現這一切,我們在過去所做的和將來仍然要做的有兩個方面,一是軟件的方面,還有一個是硬件的方面。軟件方面是怎樣實行流程升級、流程優化和本身流程再造。比如進行新的業務投資和發展的時候,怎樣能夠使各種資源的應用更加高效,在全球開發新的產品,要進行新的投資定位的時候,能在全球資源進行配置。選擇比較優勢最大的地方組織相應的生產。這里的生產不僅僅是硬件機器和裝備的生產也包括研發,新產品的開發,工藝的開發等等。
歐瑞康秉承這樣的原則與中國的紡織工業共同進行相應的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更加緊密地與客戶和市場保持聯系,在中國的化纖工業在供給側方面改革做出我們應盡的貢獻。
“制造業,搞清楚自己的調整方向”
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慶寶:
光華集團作為身處印染行業的企業,第一要調整,要穩定調整,經過幾年的調整,光華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輸水的管道,大型的出油罐、大型保溫空房等方面科技處于領先,目前集團也適應北京城市功能發展的要求,開始將企業向外轉移。沿著京津冀一體化,在河北固安建立企業,另外在山東煙臺建一個企業,新疆和田建一個企業,在緬甸也建了企業。
通過這樣的調整我們感覺到,制造業調整,首先要適應環境。環境的變化倒逼企業進行調整。另外要清楚自己要調整到哪里去,要考慮到市場的因素和政策的因素,更要考慮成本的因素,這樣產業調整才有可能成功,否則的話,很可能就會把企業“調整死”。
有“舍”有“得”,“收放”自如
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楊云峰:
作為地方政府來講,我們在落實中央供給側改革這項重大的決策部署上還是從我們的本職工作出發,特別是開發區,實際上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第一就是我們產業招商,第二是平臺建設,第三是環境的營造。
從產業招商上,更加突出了舍和得兩個字,有舍就有得。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裝到籃子都是菜的招商思路,而是圍繞我們產業鏈的拉長、補齊、做壯的方向進行產業鏈的發展。在這個過程里就要舍棄在市場上沒有前景,在發展上有瓶頸的企業,而是瞄準重點的市場好,前景好。在招商領域選擇市場發展前景好,資金解決方案好的良好合作企業。
在平臺建設方面,我們開發區整體是56平方公里,目前已經開發35個平方公里。所以在新的區塊里,我們布局了6000畝地紡織產業發展園,其中重點啟動的第一個區塊就是占地1010畝的智能針織產業園。
在環境營造上有收有放,收的是有瓶頸制約的要素保障問題,放的是如何把供給側改革,微觀政策,在微觀如何做活的問題,微觀政策要活,怎樣把它做活。所以在環境營造上,我們側重于紡織產業品牌的建設,質量的把控,區域產業的美譽度的提升。收的恰恰是一些其他不適應產業發展各種要素的制約。三個方面就是我們落實中央供給側改革的具體舉措。
“為大有希望的紡織企業制造更多機會”
找紗網CEO頊棟:
做“找紗網”的初衷就是因為發現在我國實體產業的確非常難做。我想利用互聯網增加銷售,做一個內部的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紡織行業很少有優秀的互聯網平臺,因為沒有好的互聯網平臺造成了更多的困難和阻礙。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所以我決定成立找紗網。
找紗網做的事情就是幫助行業特別好的企業做供給側的改革。這是全程免費的服務,要賣什么紗線,要買什么紗線,都告訴我們,我們建一個平臺和生態,幫助大家把這個行業的透明度更加擴大化,把行業采購成本、交易成本極大降低,我相信這也是符合供給側的改革的。 微觀聚焦,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