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1月17日下午,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一屆年會暨“沭陽杯”第四屆全國紡織行業新聞獎頒獎儀式在北京亞洲大酒店拉開序幕。隨著國家宏觀經濟層面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供給側”改革迅速成為高頻熱詞。
事實上,紡織行業對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已在近幾年里持續推動,而今年,各方嘉賓就供給側改革的具體實施思路和方式,進行了新的思維碰撞。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
真正的創新都發生在供給側
賈康表示,需求和供給是經濟生活中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政府調控的職能在于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過去,我們比較重視‘需求管理’,長期忽視‘供給管理’。未來,我國將越來越注重宏觀調控中供給管理的思維和手段。”
賈康認為,紡織行業要實現供給側改革就要穩穩抓住“全要素生產率”,即科技創新與管理制度,充分調動創新者的積極性,因為“真正的創新都發生在供給側”。在中國的調控實踐中,必須注重理性的供給管理,解除供給抑制、放松供給約束是提高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變微觀潛力為發展活力的關鍵所在。他說:“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嚴重的'供給約束'和'供給抑制',呼喚著實質性的改革創新。如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制度僵化落后,自然資源粗放低效耗用;金融壓抑明顯等。為適應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打造有效動力機制的總體要求,亟應注重從供給側入手,從微觀主體即創業、創新、創造的市場主體層面,釋放經濟社會的潛力,促進總供需平衡和結構優化,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為實現‘中國夢’掃清和拓寬道路。”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潘建成:
供給側改革的路上企業要耐住寂寞
“去年年底至今,有兩個數據一直困擾著國人,一個是生產價格指數(PPI)連續46個月同比下降,另一個是2015年1~11月,我國規上企業工業利潤下降1.9%,且這兩個數據都沒有明顯改善跡象。然而,我們仍要保有信心。因為,盡管GDP增長率走低,但是增長量卻保持穩定;我們的GDP在世界排名中依然保持領先;我國就業情況也依然穩定;此外,我們在出口大幅下降的前提下GDP依然增長,足以看出中國經濟運行到今天這樣的情況實屬不易。”
他還表示:“增長下滑是一個平均概念,我們需要看到這背后是巨大的結構差異。”對于2016年的經濟走勢,潘建成預測道:“很難比2015年有所好轉,預計將呈現L型走勢,保持動態均衡更有可能。因為壓力依然存在,產能依然過剩,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也正是因此,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他提出,我國應改善供給環境、提高供給水平、提增供給信心。“在當下經濟形勢下,需求刺激效用逐漸減弱,因此供給改革亟待實行。”同時,潘建成指出,中國最關鍵也是最本質的問題還是結構問題。供給改革也要想清楚我們是要長期還是短期性的解決現行問題。“對于傳統紡織行業,企業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與不當短期獲利行為一刀兩斷,企業要耐得住寂寞,心態很重要。”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楊海濤:
加大對紡織融資信貸支持
2016年將是中國經濟下行調整的艱難時期。
投資方面:2015年前11個月,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幅10.2%,為2001年以來最低。
消費:前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0.6%,延續了2008年以來增速下行態勢。
出口:2015年我國外貿出口同比下降2.8%。
分析原因,四大結構性因素制約經濟增長:供給端的結構性矛盾過剩與短缺并存;需求端的內生動力不足;資金端的低效運轉;價格端的傳導阻滯。針對行業融資難問題,中國工商銀行將采取以下主要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紡織行業的支持力度:
1、積極支持紡織行業融資需求:制定紡織行業信貸政策,并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行業運行情況逐年修訂,指導加大紡織行業信貸投放和結構調整,紡織行業信貸總量及占比逐年穩定提升。
2、積極支持行業優質客戶和項目:堅持“扶優限劣”的原則,優選行業龍頭企業及區域性優質客戶。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優勢企業在兼并重組、技改升級、“走出去”等領域的融資需求。
3、積極支持紡織產業集聚優勢區域信貸需求:制定差異化的區域信貸政策,引導信貸資金重點投向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等產業集聚優勢明顯的區域。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
去產能是整個紡織業的重要任務
紡織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自“十一五”、“十二五”時期就已經持續在做了,具體體現為產業用紡織品在行業比例中占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用量約占到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1/4。但是,當前行業的出口形勢十分嚴峻,2015年國內紡織工業在三大出口市場美國、歐盟、日本量價齊跌,市場占有率也下降,但2015年末有翹尾趨勢。
談到“十三五”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的主要方向,高勇指出:“十三五”是建成紡織強國的決戰時期,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是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市場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加快行業自身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基本途徑。紡織供給側改革調整要從要素、產品和業態三個方向推進。一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主要包括原料(棉花)市場化、勞動力素質提升、技術裝備與管理水平提高等。二是實施“三品”戰略: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三是轉型提升業態:智能制造、“互聯網+全產業鏈”、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
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
供給端改革要與需求無縫對接
“三品”戰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是紡織業調整供給側需求的主要途徑。走向未來需要建立品牌。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本的也是花費最大的消費,什么樣的產品會對消費產生最大的影響力?一定是品牌。在品牌的基礎上增加設計,增加款式,增加各種元素,形成更多樣的最終產品,實現供給的改善。
在以前的商業模式中,價格都是不透明的,互聯網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價格體系。
供給端改革必須和需求端無障礙零距離地緊密結合,而不是單獨地進行供給端的調整?;ヂ摼W是個趨勢,紡織供應鏈應該積極地適應互聯網時代,打破過去的運作模式和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 ?/p>
論壇上,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彬表示,企業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的發展理念下,去產能、去庫存,加快供給側的調整發展。歐瑞康化纖板塊軟件解決方案副總裁ReinhardMuehlenmeister結合公司的實際運營,介紹了紡織產業鏈中化纖生產的工業4.0解決方案。在論壇最后的互動環節,歐瑞康集團中國區總裁王軍,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慶寶,江蘇沭陽縣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楊云峰,找紗網CEO瑣棟等嘉賓,還就紡織供給側改革與調整的主題展開對話。 第11屆中紡圓桌論壇熱議供給側改革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