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生產、出口、投資、內銷、利潤等各項指標增速均較前幾年放緩。伴隨著國內棉花運營局面復雜、內需市場增速放緩、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國際競爭加劇等困難,紡織行業亟待加快轉型升級。
引導紡織產業轉移向特色園區集中,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大重要內容。記者從1月8日在成都舉行的2015年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會上了解到,四川彭州工業開發區、安徽宿州循環經濟示范園等園區在“十二五”期間發展迅猛,表現突出,代表了“十二五”期間紡織產業轉移發展的方向,積累了諸多經驗。
“市場導向”引領特色園區發展
盡管相對我國各工業系統,紡織行業運行在平均水平以上,但這一傳統支柱行業面臨“成長的煩惱”卻是不爭事實。因此,紡織業產業轉移,更需思維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近年來,一些園區堅持市場導向,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四川彭州工業開發區在成都市政府等有關部門支持下,聯手中國服裝協會,連續兩年承辦成都時裝節,并引進廣東等地知名設計師打造“成都設計師谷”,把產業鏈成功延伸到設計時尚品牌前端。
廣安西部牛仔紡織服裝商貿科技產業園則是全國唯一一家以“牛仔服裝”為主題的專業化產業園。產業園引入了廣東第四代產業園發展模式,承接“中國牛仔服裝名鎮”廣州新塘牛仔服裝企業的梯度轉移。目前,這個“西部牛仔城”已匯集了32戶以牛仔生產產業鏈為主的企業,建成“宜居宜業”的牛仔新城。
加強要素保障促企業成長
隨著“新常態”下全行業的下行態勢,紡織產業轉移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梯度轉移”,許多企業還要考慮勞動力、成本、產業配套成熟度等“軟環境”。榮獲“2015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十大產業園區”的安徽宿州循環經濟示范園,通過千方百計圍繞降低企業人力、物流、配套等成本,來承接產業轉移。
——專項政策扶持。宿州市、埇橋區兩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技術升級改造、創樹名牌等予以資金補助。另外,還從土地指標、融資、人才引進、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優先予以支持。
——強化用工保障。依托全區190萬人口,幫助企業招工,并依托產業基地培訓中心,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培訓,最后根據企業不同群體的居住需要,在城區規劃建設公租房、高級人才房及保障性住房等,解決員工后顧之憂。
——產業配套。積極引進了廣東臨安物流、廣東凱達物流、南翔集團等現代物流企業,協調開通相對應的物流專線。同時,加快產業城中小企業孵化園建設,為紡織服裝上下游產業中小企業提供發展平臺。
安徽省宿州市循環經濟示范園管委會主任祝永宏告訴記者,2015年1-10月,園區紡織服裝產業規上企業發展到36家,實現產值27.66億元,同比增長75.11%。這個增速大大高于全國園區普遍水平。
“產城相融”與地方經濟發展共振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把紡織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主要戰略之一,這就給予了紡織產業在當地集聚發展的可能性。中紡聯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楊峻認為,承接產業轉移與當地區域發展戰略相結合,走產城一體化的道路,將是我國紡織產業轉移的趨勢之一。
記者從中紡聯了解到,從各地紡織產業園區來看,園區建設均有較大幅度進展,政策支持力度大、投入力度大,是當前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的特征。地方經濟發展戰略成為園區發展的驅動力。
安徽望江縣紡織經濟占到縣域經濟50%以上。“十二五”期間,國內著名針織企業申州集團在當地投資建設園區,望江縣多元化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十三五”期間,望江縣將實行“紡織升級”戰略,由中國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牽頭,東華大學參與為其制訂當地紡織業的“十三五”規劃。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紡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表示,紡織行業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紡織產業轉移,注重園區化建設、集群化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創新運營模式,總結優秀園區發展經驗,實現“十三五”增長目標。紡織業“轉移入園”迎挑戰 四川等園區表現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