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隨著中央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建議的發布,正在編制中的《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十三五”期間行業的定位將如何調整?未來的目標和著力點將體現在哪些方面?行業將如何展開實踐?為解答這些行業關注度高的問題,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
三大定位:處理好三個關系
在“十三五”規劃中,紡織工業的定位將有所調整,含義更加豐富多元。
孫瑞哲介紹,開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以來,關于在新時期如何對行業進行新的定位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根據世情和國情,在相當長時期內,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的地位不會變,基于比較成本層面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進一步轉換為產業鏈層面的國際化新優勢。這體現了我國紡織工業結構和布局優化的新特點,面向創造供求和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紡織工業要突出體現科技和時尚融合、終端消費多元化拉動,還要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紡織工業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紡織“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一個與過去有所調整的行業定位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孫瑞哲繼續指出,在新的定位下,行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三大關系需要改善。
第一是產業與社會的關系。產業要想發展,首先要解決好產業同社會的關系問題。紡織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柱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另外紡織產業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特別是在目前的城鎮化過程之中,紡織產業還肩負著吸納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任務。
第二是產業與生態的關系。目前環境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與之相關的行業標準在逐步提升,相關的政策逐漸對產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如果產業忽視對生態的保護,沒有改善好同生態的關系,那么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
第三是產業與消費的關系。紡織服裝業已經跨越了制造產品的層面,生產出來的產品很大部分是面對最終消費者,肩負著改善消費者的生活,甚至是引領生活方式的責任。
五大目標:明確前行方向
在全新的定位下,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將有什么變化?對此,孫瑞哲指出,紡織“十三五”規劃的目標體系包括行業增長、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品牌創建、綠色發展等幾個方面。
其中,行業增長目標包括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纖維加工總量三個指標,分別為:保持合理增長,保持穩定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和世界平均增速基本同步的水平;繼續體現行業對國民經濟中高速增長、保出口穩就業的貢獻作用,以及重點提升紡織產品質量和效益的規劃思路。
結構調整目標包括: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的比重,其中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量占比達到1/3;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體現產業升級的成效;中西部地區紡織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科技創新目標考慮使用規模以上企業或大中型企業研發收入投入強度、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和重點企業兩化融合評估指數等指標。
品牌創建目標的設定目前并無國家宏觀規劃以及現有指標體系作為參考,因此計劃采用既反映紡織行業品牌發展目標又能得到較廣泛認同的指標,初步設定社會責任建設及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運用作為參考目標。
綠色發展目標既包括節能減排方面的約束性指標,也包括具有紡織行業特色的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指標。
發展重點:圍繞五大理念展開
孫瑞哲指出,雖然編制工作仍在進行中,但紡織“十三五”工作的主旋律早已定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是指導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的主軸和靈魂,而行業發展的重點也將圍繞這五點展開——
創新發展:貫穿行業始終
孫瑞哲指出,“十三五”期間,行業將在完善創新發展體系、把握創新發展關鍵、厚植創新發展土壤三方面發力。
在完善創新發展體系方面,要進一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發展體系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促進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應用對接、科研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人員培養同市場需求對接。
把握創新發展關鍵,一是要抓住智能制造,推行紡織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制造,加快智能紡織裝備研發;分步驟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線;深入應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市場營銷和節能減排水平。二是要抓紡織材料。“十三五”期間,應以高技術纖維、生物基纖維、差別化多功能纖維、優質天然纖維為重點,加快研發制備關鍵技術和裝備,突破產業化瓶頸,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原材料保障。加強紡織材料與下游終端應用的聯合研發,開發滿足各類需求的高品質、個性化、功能性產品。三是要抓品牌建設。孫瑞哲提出,統籌創意設計、產品質量、營銷渠道三大創新能力,打造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和國際品牌是“十三五”期間行業的重點任務之一。
此外,“十三五”期間,要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夯實基礎能力,優化教育體系,豐富人力資本實現人才“引進來、動起來、聚起來”。
綠色發展: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孫瑞哲提出,綠色發展就是要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完善清潔生產體系;發展綠色制造技術,開發綠色紡織產品;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推行綠色消費模式;深化社會責任內涵,擴展責任履行領域。
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要建立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完善清潔生產體系,推動技術體系建設,最終實現綠色標準、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物流、綠色營銷整條產業鏈。
在發展綠色制造技術方面,“十三五”期間,要研發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提高全產業鏈綠色制造水平?;w行業要重點發展聚酯酯化廢水中有機物的提取技術,原液著色與在線添加關鍵技術,以及綠色制漿及漿纖一體化技術;紡紗織造要加快變頻電機、節能空調的推廣使用,推廣無PVA(聚乙烯醇)上漿、預濕上漿等新型上漿工藝技術;印染行業要推廣先進少水印染加工技術、自動化助劑中央配送系統、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控制技術。
在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方面,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建立和優化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研發推廣廢舊紡織品回收和高值化再利用技術。
在社會責任建設方面,行業將深化社會責任內涵,擴展責任履行領域。
協調發展:拓展成長空間
區域之間,要做到沿海內地協調發展,優化主體功能布局;西北西南協調發展,形成特色產業體系;集群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產業化與城鎮化進程;國際國內協調發展,引導有實力的紡織企業“走出去”,形成有競爭優勢的跨國產業鏈,引導優勢企業全球資源整合,提升價值鏈高端掌控能力。
企業內部之間,要在人才、生產、文化、制度、基礎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十三五”期間,鼓勵企業通過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做大做強,發展一批綜合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行業內部之間,傳統意義上紡織工業的三大板塊是服裝、家紡和產業用。新形勢下,紡織行業內部結構可以概括為以服裝、家紡品牌為代表的時尚產業板塊,以高品質高性能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端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和貫穿全產業鏈加工的制造業板塊。要進一步鞏固制造業在紡織行業中的基礎性地位,依托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四大工程,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滿足人民需求、拉動相關產業、改善民生、促進和諧;要發揮文化創意、時尚要素在紡織行業中的引領性作用,提升產品附加值、培育行業增長點、促進產品和服務創新、催生新興業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時尚話語權;要凸顯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紡織行業中的戰略性定位,推進高性能纖維、智能制造與產業用紡織品開發與應用向高精尖發展。
產業之間,行業要做到“融智、融資、融創”三個方面,即以智能制造、資本市場、文化創意為三大抓手,推進紡織產業鏈優化重構、延展鏈接,實現產業內、行業間的協同與融合,形成大紡織、構筑大平臺、營造大生態。
開放發展:增強行業實力、魅力、內力
“十三五”期間,行業將實施輸出與引入并重,提升行業開放發展“實力”;發展與責任并舉,塑造行業開放發展“魅力”;質量與品牌并聯,增強行業開放發展“內力”。
加快培育行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把握好產能合作節奏和尺度,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形成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在輸出產品的同時開展先進產能合作,促進在有條件的國家依托當地資源建立工廠、投資項目,完善基礎設施與產業配套,打造上下游連貫、集群式發展的產業園區,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在行業層面推進以發展為導向的社會責任建設工作,規范引導企業境外經營行為,推動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使行業企業在境外更被尊重、更受歡迎、更具魅力。
培育國際知名品牌,增強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廣度和深度,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推進品牌國際化。質量是品牌的基礎,做優品牌先要提升質量。提升質量第一要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第二要加大質量管控力度,完善行業質量檢測體系;第三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新產品開發創新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新產品開發質量效益;第四要夯實質量管理基礎,推進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以及檢驗檢測基礎能力建設。
共享發展:優化資源配置
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社會、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作為重要民生產業,共享發展是紡織工業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事實上,共享發展強調的不只是結果,也是過程,即開始人人能夠參與,過程人人能夠盡力,結果人人能夠享有。結合行業現狀和時代要求,發展共享經濟是新時期紡織工業實現共享發展的重要途徑。
“十三五”期間,行業鼓勵行業企業通過網絡社區等形式廣泛征集用戶創意,促進產品規劃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鼓勵小微企業和創業者通過股權眾籌、網絡借貸等融資方式利用社會資本,推動早期發展;鼓勵企業借助網絡平臺,利用認知盈余實現研發創意、制造運維、生活服務等領域的眾包;推進行業信息化,鼓勵供應鏈上下游、集群園區間數據共享,指導生產實踐提升協同能力;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研發組織等社會用戶開放。
同時,行業將完善基礎設施,培養共享發展生態。根據共享實踐的需要,推動行業內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的研制及推廣,推進行業資源與能力互聯互通,實現共享共治;建立完善行業內市場主體的信用體系,確立共享經濟準則與規范,引導共享行為,保障共享經濟生態的健康有序;引導建立完善共享平臺的服務體系,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 三大定位五大目標 紡織“十三五”藍圖初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