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如何保證區域治理決策的連貫性,避免“翻燒餅”現象的出現?在決策前期進行深入調研、準確定位并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出充分預判,無疑是重中之重。
2015年年底,記者驅車來到了陜西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2012年即開始建設。
記者在現場看到,園區內目前已建成的產業項目有兩個,其余則是供熱中心、供水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仍在建的產業項目包括中小企業孵化園和咸陽秦越紡織有限公司項目。
這意味著園區啟動建設3年多來,除了當地國有企業的入駐和作為工業園區自建項目的中小企業孵化園之外,并未吸納大量的企業和項目落地和投入建設,這與該工業園“打造成西部紡織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和現代產業生產加工基地”的目標定位無疑存在一定的差距。
隨后,記者查閱了來自2014年刊發于陜西當地官方媒體的公開資料,顯示新興紡織工業園當時即已遭遇重重困難:建設資金籌措困難、缺口巨大,土地指標匱乏、不少企業和項目難以落戶等。
然而,真正制約紡織工業園發展的瓶頸,是產業鏈難以培育。資料顯示,長期以來,作為紗線坯布生產基地的咸陽,由于生產的是初級產品,上沒有原料市場銜接,下沒有印染、服裝、家紡及終端優質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一直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雖然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希望通過騰籠換鳥、整合資源,但就目前來看,尚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工作人員也坦言,雖然當地全力推進園區建設,但由于受到國內宏觀經濟整體增速下滑的影響,該工業園區的建設以及企業落戶進度步伐還是慢了下來。
對此,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尹小俊表示,不少地方出現決策“翻燒餅”現象,一個成因就是在“上項目、出成績”的發展邏輯指揮下,做出的一些決策會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這需要主政者在區域治理的過程中,預先評估未來的市場環境,尋找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力在哪里,否則出發點再好也可能事與愿違,未來也就可能出現決策的反復。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的先熱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