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同質化競爭加劇、要素價格上漲等是棉紡織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的巨大挑戰。然而,面對復雜環境,夏津縣卻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今年1至7月,該縣棉紡織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8.75億元,同比增長24.14%,主營業務收入136.97億元,同比增長23.42%,上繳利稅12.95億元,同比增長18.59%……記者深入該縣,探索棉紡織企業的逆襲之路。
品質成為企業第一追求
8月25日,夏津同惠紡織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機聲隆隆,工人們在機器前加緊生產,一派繁忙景象。
“棉紡織行業不景氣對我們企業的打擊很大,一度瀕臨破產,關鍵時刻我們通過積極探索新市場,找好定位,狠抓產品質量,最終實現逆襲。要贏得市場,必須靠品質取勝。”該公司總經理趙鐘華的回答發人深思。
“品質永遠排在第一位”是趙鐘華反復提到的一句話。雖然市場環境復雜,但他們沒有失去信心,而是苦練內功,提高產品品質。憑借品質優勢,今年以來,該公司承接了來自國內外的大量訂單。
為加強品質控制,同惠紡織嚴格按照生產標準和流程生產產品,并引進先進的清梳設備,加強設備工藝改造,提高棉紗均勻度、強力等指標,嚴把產品質量關。正是靠著過硬的產品質量,這家僅有1.5萬紗錠的棉紡織廠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同比增長18%。“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在產品品質上下功夫,這是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一劑良方。”夏津縣中小企業局局長郭尚雷說。
長期供貨紅豆集團的夏津縱英紡織有限公司在做大總量的同時,也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實現了從“客戶選”到“選客戶”的華麗轉身,產生了質的飛躍。“形成核心競爭力需要長期的過程,保證品質無疑是條捷徑。”該公司總經理金文峰坦言。如今,嘗到甜頭的縱英紡織有了更高的追求,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涵蓋紡紗、織布等加工環節,真正生產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力爭形成自主品牌。
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內動力
“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緊密紡棉紗設備,一臺機器1080個紗錠,車長40多米,可實現全自動集體落紗,人工節省一半,效率是傳統同類紡紗設備的1.3倍。”在夏津天潤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董事長田紹慶指著正在快速運轉的設備告訴記者。
在紡織業陷入同質化競爭激烈、市場需求萎縮等多面夾擊下,天潤紡織的訂單數量卻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對此,田紹慶說:“這源于我們在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積極研發新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目前,40支的高檔純棉緊密度棉紡已成為我們的主打產品。”
為了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天潤紡織在提高科技含量上不斷加大投入,先后投資5000萬元,引進26臺緊密紡紗機、全自動絡筒機、清梳機等先進設備。
如今這家起初工人不足50人、規模區區2500紗錠、以低端產品為主的小型棉紡織企業,已成長為規模7萬紗錠、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的骨干企業,產品直供雅戈爾、新郎、海瀾之家等知名企業。
“科技是企業發展的內動力,只有產出源源不斷的高品質新產品,才能留住客戶,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田紹慶說。
政策扶持,讓“1+1>2”
“保證品質、提高科技含量都是企業的‘內功’,政府就是要做企業發展的‘外力’,在關鍵點上推一把。”夏津縣委副書記、縣長才玉璞如是說。今年以來,該縣通過實施棉紡織企業裝備更新、管理轉型、品牌創建和企業家培訓專項行動,著力促進企業調結構,拉伸產業鏈條,將棉紡織這一傳統優勢產業做優做靚。
一系列的積極應對舉措讓棉紡織企業快速發展撥云見日,為了進一步突破棉紡織企業品質保障和產品研發的發展瓶頸,增加企業發展的信心,該縣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搭建棉紡織產業研發檢測中心,與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合作,開展產品質量檢測,幫助企業提質增效,同時,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功能性紗線產品的研發。
不僅如此,該縣每年至少拿出500萬元資金扶持列入“三個十”培植計劃的棉紡織企業,并積極引導企業與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學院等大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借智生蛋”破解技術難題。
記者手記:窮則變變則通
記者在夏津縣棉紡織企業采訪時深刻地感受到了“窮則變,變則通”這句話的含義與力量。
新常態下,對企業特別是傳統產業企業來說,必須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與挑戰。如何在逆勢中迎難而上、涅槃重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企業的“內功”。
天潤、同惠、縱英等典型企業的例子告訴我們,抱著老一套睡安穩覺,循規蹈矩、不求變通只能被改革大潮所湮沒。只有主動適應趨勢變化,找準定位并持之以恒,才能克服困難、實現質變。
這些以“變”取勝的企業,擎起了適應新常態的大旗,為夏津棉紡織行業甚至全行業的逆勢突圍作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