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振蕩讓再生纖維行業如今備受業界關注。再生纖維行業當前的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如何?再生企業是否能抓住機遇進行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高附加值再生產品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成本差異、市場策略的不同又將如何分化再生市場……
9月17日~18日,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再生化學纖維專業委員會、中國化纖總公司舉辦的第11屆中國國際再生聚酯論壇/展覽會暨中國國際PET包裝大會在上海召開。
會議聚焦從瓶級料到長絲、短纖的完整鏈條,德國機械設備商,日本瓶片采購商,日本PET瓶再生推進協會,日本容器包裝再生協會,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瓶片貿易商以及國內各生產、貿易、飲料、聚酯原料、設備、助劑等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并就以上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再生聚酯行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國內再生化學纖維行業由民間自發形成,是通過自下而上的倒逼發展起來的。在產業發展初期,一些企業是為了解決本企業聚酯漿塊、落地料及廢絲的出路問題,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如今,廢舊塑料、廢紗線及織造、印染、服裝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和舊的服裝制品、家紡制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等均可再回收利用。
“十二五”期間,再生化纖行業在一系列物理法、化學法或獨立或兼濟的回收循環關鍵工藝、技術、裝備上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廢舊紡織品預處理與分離工藝技術裝備、再生原料資源化工藝技術裝備、再生紡絲工藝技術裝備、再生制品工藝技術裝備和再生體系及產品認證技術等。目前,我國國產的再生聚酯纖維短纖成套裝備已出口到美國紡織名城——南卡。
產品方面,“十二五”期間,再生化纖企業主要采取改性、復合、共混、異型、有色、功能性等單功能或多功能復合產品來開拓新市場、新領域、新用途。小批量、多品種、高品質、差異化成為再生產品的主流。再生聚酯瓶片具備環保的內在優勢,利用瓶片色系匹配生產的有色纖維,既可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又能減少環境污染,產品已應用于紗線、毛紡、無紡、汽車內飾、服飾面料、床上用品、絕緣材料等眾多領域。
整體看,經過近15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再生聚酯行業目前已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集群優勢,形成“浙江慈溪突出生產滌綸短纖填充料和再生滌綸長絲,江蘇江陰以棉型的再生色紡滌綸短纖為主導,廣東普寧以特本白棉型再生滌綸短纖為主業”的生產集聚地,并推動了以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北、廣東等省為主要再生終端紡織品提供商的產業鏈模式。聚酯瓶片產業則經歷過四次變革:2002年的技術革新,2005年的第一次擴能高潮,2010年后的第二次擴能“革命”,再到2013年后的產業整合,如今形成了穩定的規模體系。放眼全球,目前聚酯瓶片產能占到全球聚酯產能的40%,而我國的聚酯瓶片產能則占到全球瓶片產能的30%。
同質化等難題考驗產業轉型
經歷了多年高速發展后,當前再生化纖行業產能淘汰加速,產業結構轉型繼續深化,再生化纖行業從高速發展期進入轉型期,一些難題開始考驗產業可持續發展。
由于原料的差異性大,雜質多,造成開工率偏低,加之常規再生化學纖維品種微利已成為“新常態”,再生行業的產能出現了階段性、相對性、局部型、結構性、區域性過剩,這是行業面臨的首要挑戰。如何合理規范、引導再生行業良性發展,建立再生行業清潔生產準入制度,通過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淘汰落后產能,將是“十三五”期間再生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同質化競爭也是再生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不高,再生行業多在省、市、縣、鄉“四不管”邊界區域設廠,企業進來后進行大規模擴張,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直接沖擊、干擾市場。
針對企業如何破解同質化,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飛鵬提出了“垂直整合產業鏈,打造國際競爭力”概念。張飛鵬表示,垂直整合產業鏈可以減少流通環節,避免產品過于同質化,實現研發產品市場化并形成特色。垂直產業鏈可以實現公司對產品的銷售增值,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使研發技術有針對性。垂直產業鏈可從學習國外經驗、改善國內再生行業業態、規范產業提高消費者認可度等方面入手,形成國內有影響力的再生認證。
環境問題也是再生行業一直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再生行業生產工藝有自身固有屬性,比如,在將毛瓶片加工成凈瓶片、凈瓶片加工成短纖維的生產過程中,清水消耗及污水、固廢物排放仍然較大。在原料流通環節,原料中間商不注重產品品質提升,僅關注價差,部分進入市場的原料不能直接上機,還需要進一步清洗、挑選,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均對環境造成較大壓力。
此外,再生化纖企業的行業整合問題也開始凸顯。目前,再生企業多數并不是在工業區生產,沒有形成良性信用積累與規模效益。因此,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再生化學纖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林世東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行業亟需進行整合,通過資產重組、兼并整合等手段,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先進生產力發展。
不過,再生化纖行業目前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那就是國家對其發展非常重視。“十二五”期間,國務院及各相關部委出臺相關政策、法律、法令、法規,鼓勵再生循環產業發展。如2014年11月,國務院頒布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年~2020年)》,2015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了《關于開展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設的通知》等。
集時間、市場、設備為一體推技術創新
目前,我國再生聚酯行業通過技術集成與裝備創新,棉型、三維短纖產品實現單線年產4萬噸大規模生產。再生低熔點滌綸也突破了年產4萬噸大規模生產,再生聚酯長絲的POY、DTY、FDY、工業絲、有色、功能性、異形、混纖絲等均實現規模化生產。
我國再生聚酯技術裝備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原料清洗線裝置中,實現了高速分色、分材質,高潔凈清洗劑得到廣泛使用;二是在纖維生產中,前紡采用了連續干燥、多級過濾、液相增粘,后紡采用多層烘箱、大容量打包裝備;三是在污水處理采用“物化+生化+膜處理”,中水回用大幅提升,中水回用率可達到90%。
同時,國外在再生化纖的工藝技術上也取得了進展。德國格諾斯有限公司常務董事StephanGneuss就其公司的PET技術進行了介紹。德國格諾斯公司的MRS擠出機具有節省占地空間、節省能源、抗污染、熔體純凈度高等優勢。在纖維加工領域中,可適用于短纖、雙組分纖維等的加工,加工速率可達2噸/小時,由于熔體均質化程度高,加工過程十分平穩。在廢絲再生領域中,MRS擠出機可對纖維廢料直接再生加工,同時具有熔體粘度可在線監控調整、超潔凈熔體性能等優勢。
林世東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通過按時間進度分步實施,按產品市場分類多措并舉,按技術指標提升專用設備發展化纖技術。主要研究重點包括:廢舊紡織品的混紡纖維快速檢測體系、混紡原料處理技術、醇解再聚合技術、多組分分離及過濾;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常溫高潔凈清洗劑研發、使用分級設備和光學成像識別分級工藝;再生聚酯滌綸纖維的生產;高性能纖維的研磨技術及多功能改性技術的集成技術、各類廢舊特種工裝的綜合再利用。
輕量化、高端化、多樣化將是產品重點
目前,再生企業正在謹慎而又辯證地謀求新發展思路。在技術創新之外,產品的創新是重中之重。
杭州先進富春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斌在會上介紹了由再生滌綸短纖維制成的仿羽絨纖維。朱斌介紹,滌綸仿羽絨纖維的推出,改變了服裝保暖行業的原料結構。此纖維具有超常規的細度,比一般的纖維更具柔軟蓬松的觸感,且能克服天然纖維易皺、人造纖維不透氣等缺點。
朱斌還介紹了一類將細旦含硅三維卷曲再生滌綸短纖經專業設備成球后的產品,俗稱“珍珠球”。朱斌對此款產品的前景表示看好:“珍珠球目前應用在童裝市場較為成功,由于童裝對表面拋度和回彈的要求較高,客戶也能接受在服裝表面產生的顆粒感。特別是今年的秋季新款,日本某國際品牌在童裝背心上面全部應用了珍珠球。隨著化纖工藝的不斷改進,顆粒感的不斷弱化,超細型珍珠球將會成為服裝市場的主流需求。”
此外,“智能制造”也將是未來一大方向。目前我國的再生工藝、技術、裝備、產品已成自有體系,已展開“機器換人”、“智能倉儲”、“智能控制”等智造裝備,產品及技術工藝包、裝備已出口美、歐等世界發達國家。
平湖市三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濤濤介紹了公司的“再生原料均化倉睿配系統”。該系統是將原料的儲存、均化、輸送、配料高度集合的智能系統。系統吸收了德國均化倉技術,具有全面均化、大幅降低電力成本、系統運行穩定、無人化操作等特點,適用于再生短纖的生產。嚴濤濤介紹,睿配系統的收益主要體現在節能增效兩方面,一方面可以提升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針對再生化纖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的良性發展,林世東表示,行業將繼續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推動再生化纖產品輕量化、高端化、多樣化,推動專業裝備改造升級,引導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