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中國制造2025”10大重點領域中,直接或間接涉及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的多達7個領域。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期間設置了專門的分論壇——“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論壇就當前國內外高性能纖維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如何把握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十三五”期間,依托政策優勢和汽車輕量化等多重機遇,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
中國新材料技術協會會長、全國特種合成纖維信息中心主任羅益鋒:
把握四個關鍵尋求跨越發展
“十三五”期間,全球高性能纖維將迎來新一輪擴產熱潮,這將給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帶來更大的挑戰。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要想獲得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第一,抓住創新主線,突破技術瓶頸,邁入國際先進水平。行業應利用全新紡絲工藝技術及后處理技術,發展超高性能有機纖維及碳纖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應建設低成本的高性能纖維生產線,使大絲束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成本下降,擴大應用領域;應研發各種添加于纖維中的陶瓷等納米粉體,改進纖維綜合性能。
第二,實現高性能纖維品種的多樣化和進一步產業化,滿足民用、國防和軍工的各種需求。目前,我國的研發現狀和各種條件,已基本具備在未來5年內形成較完整的高性能纖維產品體系,包括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的PBO、聚芳酯、聚醚酰亞胺、PEEK、M-5、嘧胺等纖維,都有望實現小規模生產。到2020年,我國有望發展成為高性能纖維品種最全的國家。
第三,新市場開發要從量大面寬的應用領域和國防軍工開始。一方面,到2020年,我國汽車工業要跟上國際大潮流,使汽車減重50%~60%。高性能纖維行業應利用強制性的環保節能法律法規,優先開發以汽車為首的交通運輸工具的輕量化。另一方面,隨著風電葉片的大型化和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需要選用較廉價的大絲束碳纖維主梁與玻纖復合材料相組合,這方面我國剛起步,未來需求量大。
第四,我國正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國防軍工的需求擴大以及國外的相關封鎖,為我國高性能纖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國防軍工對列裝產品的要求相當高,特別是質量的穩定性,這為改變當前國產高性能纖維離散系數偏大的問題起到推進作用。同時,航天航空和新一代戰略武器以及巨型運載火箭等的發展,將催生一批超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有助于縮短我國與國外在高端產品方面的差距,甚至使我國有望出現一批國際領先的產品。
若從國家層面看,國家應加大對自主創新和引進國外領先技術和設備的支持力度,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應制訂切實可行的應對戰略,最大限度地扭轉我國當前“小而散”和主要品種全行業虧損的難題,從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性能纖維產業發展道路。
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踐:
汽車輕量化推動碳纖維應用
目前,除賽車和豪華車外,部分量產車型開始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CFRP),如寶馬i3/i8,大眾GOLF7、GT1,雷克薩斯LFA,奔馳SLR等使用CFRP的汽車產品已上市,或準備推向市場。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紛紛與原材料供應商合作,組成產業聯盟,推動CFRP的大規模應用,如豐田汽車與豐田自動織機合作,通用汽車與帝人合作。
CFRP應用在汽車上有很多優勢:一是能獲得更好的震動阻尼,使汽車有更好的駕駛性能,輕合金需要9秒才能停止震動,CFRP則2秒就能停止。二是能獲得更低的組裝耗費,如更低的組裝工時,更低的材料耗費等。三是更好的碰撞安全性,CFRP能量吸收能力比金屬材料高出4倍~5倍。四是提升材料耐疲勞性,提升汽車的可靠性能。鋼和鋁的疲勞強度是抗拉強度的30%~50%,而CFRP可達70%~80%。五是輕量化,提升行駛里程和運行經濟性。CFRP的比強度是鋼SAE1010(冷軋)的近20倍,是鋁6061-T6的近10倍,其比模量則超過這些鋼和鋁材的3倍,用CFRP代替鋼或鋁可減輕重量20%~50%。
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更需要輕量化,電動汽車更能平衡輕量化材料導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夠帶動輕量化的規?;瘧?。
目前,奧新公司電動汽車的核心理念就是——輕量化。這包括:一是整車的輕量化,車殼使用CFRP,底盤使用輕質金屬材料;二是電池的高比能量化,化學電池與液體燃油的比能量差距很大,因此電池輕量化很關鍵,奧新的電池使用三元鋰聚合物;三是電控、電驅動的高效化。
奧新推出了國內首創的全碳纖維整體車身結構設計,采用HP-RTM(高壓真空輔助模壓成型),克服了單純用RTM工藝只能單件小批量生產、節拍慢的弊端。同時,奧新在國內首創了自制裝備年產過萬輛的碳纖維復合材料HP-RTM熱固成型工藝系統,推出了兩座碳纖維電動車、4座碳纖維電動車設計等,實現了4座碳纖維車身的批量生產。今后,“碳纖維+新能源”是奧新的汽車產業布局。我們認為,采用新材料和新結構后的電動汽車將實現汽車制造業的產業革命,我們希望能夠引領國內電動汽車輕量化技術,實現電動汽車產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