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說過:“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思維。”建國以來,紡織工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以及重要的民生產業。為了讓紡織這個傳統產業保持“朝陽”的活力,除生產規模的擴大、先進技術的引進之外,管理思路的創新和應用則成為新的決定性因素。
自今年8月份以來,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紡企協)對入圍的第四屆“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十余家紡織企業,分小組進行初步評審并派專家進行實地考察。
佳聯印染的管理思路是基于全員參與、持續改善、自主管理的印染企業精細化管理。如果僅采取對員工進行管理控制的方式來達到精細化管理和精益生產的話,管理成本太高,且不現實。因此綿陽佳聯將公司的管理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上而下的方針目標管理,主要是針對高層和中層的改善;另一部分是從下向上全員參與的持續改善。將精益生產和TPM管理有機結合,打造具有佳聯特色的精細化管理之路,并命名為“精益TPM”。最終實現員工素質的改善,設備“體質”的改善和企業效益的改善。
在專家組調研會議上,佳聯印染董事及總經理胡志強介紹了精益TPM的定義,即:以精益生產為指導思想,進行全面的工廠改善活動。該項目分成了8個階段,從2014年1月開始實行,階段性持續到2018年。截至目前,佳聯印染的精益TPM已經完成了前兩個階段,分別是“徹底的6S”和在生產過程中初步發現微小問題的出現,并消除引發問題的苗頭。其中“徹底的6S”是指通過在廠房中進行整理、整頓、清掃,創造一個清潔、素養、安全的工作環境,使員工找到更加準確、快捷、輕松的工作方法。員工可以從身邊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簡單事物開始改善,很好的提高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養成有標準按標準做的習慣。
通過該項目前兩個階段的完成,佳聯印染在生產效率方面有了十分顯著的提高。首先,由于通過TPM管理使得員工業務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升,佳聯印染的生產線大膽采用“一線式”生產,大大縮短了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等待、搬運以及設備間轉換的時間,使得整體生產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其次,通過完善員工提案評價制度,增強員工的積極性與參與感,讓員工學會主動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為設備的優良運轉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側面也避免了生產線不會頻繁因為某臺機器出現故障而停止運轉,保證了生產效率。
從數據上來看,佳聯印染開展精益TPM管理以來,經濟效益持續提高,在未增加任何硬件設施的情況下,2014年比2013年產量增加了500萬米,納稅增加了1240萬。員工改善提案創造有形價值265萬。
作為專家小組成員,王亞超教授表示佳聯印染提出的管理創新項目具有很強的實操性,成功的把企業當中的“人才”變成了“人財”,為企業創造了實際收益。他還建議,可以把企業經營管理以及生產流程方面向物聯網靠攏。佳聯印染在精益生產基礎之上,更多地同物聯網結合,能有較好的收益。
參與本次調研會的中紡企協副會長王進軍(曾任吉林化纖董事長)提到,佳聯印染在此次精益TPM管理的基礎上,應努力打造自動化生產的無人工廠。雖然要達到真正的無人工廠還比較遙遠,但未來工廠的發展一定是向著無人工廠,智能工廠的方向前進。
連續四年作為評審專家的中紡企協執行副會長楊峻也專程來到佳聯印染進行實地考察,并參加了此次調研會。他表示,通過現場考察發現,佳聯印染的管理創新,從理念到具體做法再到最終實際效果的落地十分連貫,證明精益管理在佳聯印染能走得通,并且是值得推廣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制造確實是紡織行業發展的趨勢,佳聯印染在后續的發展方向上可以結合投入及產出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將人才的有效管理同生產技術的提升相結合。
第四屆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專家小組評審已接近尾聲。評審結束后,各入圍企業將提交修改后的正式報告,評審小組提交專家點評報告。之后,將召開終審會議,以專家組成員打分的形式通過最終的獲獎企業名單。更多有關“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內容,請關注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后續報道。
相關鏈接:
綿陽佳聯印染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于2004年,位于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南寺壩工業區,主要業務包括功能性工裝面料的染色和軍品戶外面料的印花兩大類。
佳聯印染擁有員工700人,年生產服裝面料1.3億米,銷售額8億元左右,年納稅近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