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當下紡織產業集群經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集群經濟為我國紡織產業的總量保持和轉型升級貢獻了力量。近期中棉行協在“棉紡織產業集群工作研討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各集群代表顯示了他們不同的企業生存之道。
調查問卷顯示,今年二季度以來,集群企業訂單數有所下降,特別是進入6月以后,訂單數下降更為明顯,接單成為企業運行的第一難題。問及這一難題形成的原因,集群政府代表人紛紛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旺,原料價格不穩定,下游行業同樣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實際上,針對這些問題,各集群自有其獨特的解決辦法。
首先,面對資金短缺、融資難、融資貴這一問題,許多集群地方政府已建立起完善的融資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融資提供一系列服務,有些集群還實施了棉花補貼、稅費返還、運費補貼、優惠電價、促進擴大使用進口棉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困境。
其次,由于國儲棉輪出,使國內市場棉價承壓,但棉花價格對某些集群的影響并不顯著,如江西某以差別化纖維為原料的產業集聚地企業,主要原料是滌綸等非棉纖維,生產品種高度集約化,棉價對他們的影響稍遜,但紗線銷售利潤下降,同時他們還在積極拓展向下游產業延伸到針織行業。另外其他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生產靈活的特點,面對不穩定的棉價,他們采取隨用隨買的方式,以降低棉花存儲所帶來的貶值風險,同時擴大非棉纖維的使用量。另外,集群企業還以技術改造、引進先進裝備的方式減少用工、縮短生產流程,盡量降低生產及用人成本,以規避用電高峰、白天限制生產、夜間集中生產的方式降低能耗成本,以此來積極應對原料價格的波動,堅持主業,渡過難關。
第三,從走訪調研得知,面對國內市場低迷,需求下降的現象,許多生產多品種小批量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的運轉仍能保持正常,如以生產提花布、印花布為主的企業運行狀況相對良好,這一事實證明,產品特色是內外銷市場不穩定前提下的一大保命法則。而對于產品特色不明顯、以中低檔產品生產為主、占據了相當程度市場份額的大部分集群企業來說,他們的生存之道則在于銷售的靈活性,企業負責人親自跑客戶擴大銷售,維持生產,使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中多了許多價格優勢。從集群整體來看,對于集群企業而言,集群加快產業鏈建設,保障完善的產業鏈條也是增加集群整體抗風險能力的有利條件。
最后,受我國兩大貿易伙伴——歐盟和日本匯率大幅變動的影響,我國的棉制紡織品出口總額同比下降較為明顯,從第二季度以來,出口降幅開始收窄,甚至若以歐元計算,出口額還有所上漲。從這一現象不難看出,國外市場需求不旺的問題,將有望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