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從制造中心走向全產業鏈中心掌控行業話語權
推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不僅增強了張槎對外的經濟輻射能力,通過對內與針織產業的結合,張槎希望能夠為這一傳統支柱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針織名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張槎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棉紗集散地,棉紗經營戶超500家,日棉紗交易10000噸,年棉紗交易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張槎棉紗價格決定中國棉紗價格走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張槎還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針織面料生產基地和流通基地,年產針織布300萬噸,日產值超過2個億,占國內生產總量及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國內最高檔的針織服裝面料張槎均能生產。
雖然有著輝煌的過去,但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張槎針織產業的發展遭遇了瓶頸,傳統生產方式變得難以為繼。為了給傳統產業注入新的動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張槎街道實施“互聯網+”行動工作方案》就提出,要利用“互聯網+”促進針織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提升張槎針織產業的話語權。
具體而言,張槎將通過打造專業鎮“互聯網+”服務支撐平臺,引導企業上網“觸電”;以申報全國針織知名品牌示范區和創建中國T恤創意研發中心為契機,推動區域品牌培育和發展。
“我們正規劃把長6公里的塱沙路打造成為中國針紡的‘黃金大道’,通過針織園區的建設引導產業上樓,同時豐富產業鏈條,把針織裝備、展貿市場、電子商務、面料、紗線、產業園區、研發孵化等完整產業鏈引到塱沙路。”何永慶介紹,希望通過“黃金大道”的打造,進一步提升張槎針織的影響力,往產業鏈的價值高端轉型。
他表示,之所以選擇塱沙路,是因為那里目前已經擁有較好的基礎,往東有安東尼大廈,往西有東成立億產業園,中間有和盛針織園等幾個大型企業,“目前的任務是把市場做起來,培育高端商務、高端展示總部,希望以后展示、銷售都能在這條路兩旁解決。”
互聯張槎前景可期
這個面積只有26.5平方公里的南國小鎮,在珠三角強手如林的鎮域江湖中似乎有點小,但這個傳說是張果老得道成仙的地方,其迸發出來的產業能量卻一點都不可小覷。作為中國針織名鎮,張槎是全國最大的針織產業集群基地,產品遠銷海內外。
在某種意義上,張槎是佛山制造和珠三角專業鎮發展的典型縮影。地處珠三角沖積平原,張槎自身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生產運料和市場“兩頭”在外,在龐大的制造業體系中,張槎所從事的針織產業,是相對低端的環節。作為服裝產業的上游,它連嚴格意義的成品都算不上。但就是這樣一個產業,卻硬生生帶領這個鎮街“闖”出了超千億的工業產值,在佛山地區成為和獅山、容桂、北滘并排的四個千億大鎮。
在上述四個千億大鎮之中,只有張槎位居中心城區,而且面積最小,面臨的要素資源制約非常明顯,環境壓力也特別巨大,因而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十分強大。過去幾年,在制造生產環節不斷外遷的大背景下,張槎街道率先轉變發展思路,超前引領經濟發展從規模效應走向追求價值鏈關鍵環節,將一批工業舊廠房改造成為一個個新型產業園區。數據顯示,目前,該街道2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布23個主題園區,幾乎每1平方公里就有1個園區,密度之大為廣佛地區所罕見。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新型產業園區并沒有走上“新瓶裝舊酒”的傳統道路,而是不約而同瞄準了互聯網新經濟的浪潮與趨勢,如今已經沉淀成為佛山32個鎮街之中“互聯網+”要素最密集、生產鏈最完善的區域。這里擁有1條長約6公里的活躍的信息產業帶,2大“互聯網+”孵化基地,3個互聯網主題園區,四大云計算平臺以及一個行業交易中心。
在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實施“互聯網+”計劃之后,張槎街道于4月份率先出臺佛山乃至廣東首份鎮街實施“互聯網+”行動工作方案,提出要利用“互聯網+”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時尚針織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產業五大產業走向智能化等目標,深度擁抱“互聯網+”。
與這份方案同步,張槎街道新媒體產業園在佛山全市范圍內率先舉辦首場“互聯網+”開放日活動,引領企業和市民了解“互聯網+”新模式,營造“互聯網+”發展氛圍。
我們相信,借助下月初舉行的2015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張槎這座千億大鎮必將迎來一個更大的轉型平臺,未來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