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從上世紀80年代的紡織品輸出省,到目前紡織業僅占據我省經濟不到1%的份額,可以說,過去的三十年,山西紡織業歷經了鼎盛發展、殘酷競爭,到如今行業沒落的發展歷程。隨著煤炭、鋼鐵、機械制造等重工行業在全省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紡織產業投入不足、經濟規模偏小等問題隨之逐漸凸顯。
可喜的是,今年,我省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將紡織工業列入全省八大新興制造業中。《山西省紡織產業三年推進計劃》和《山西紡織行業2015年行動計劃》的提出,無疑會推動整個行業進一步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輪的激勵措施,不僅鼓勵現有企業發展,更將對民間資本有一定的引導和示范效應。
從“香餑餑”到“雞肋”
“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山針、山紡、山毛等紡織單位還是年輕人找工作的‘香餑餑’。而如今,這些企業中能夠正常運轉的已基本沒有了。”采訪中,省紡織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錦旺無奈地說道。
作為山西紡織業發展史的見證人,李錦旺對這一行業感情頗豐。他說,在改革開放以前,紡織行業在我省的工業經濟中屬于支柱產業。當時山西在行業內屬于調出省,也就是說自己生產的用不完,按照國家計劃調運至其他省份。我省紡織工業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歷史上,因為我們擁有著勞動力、能源、土地等優渥的生產要素,與其他省份相比,優勢比較明顯。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說起紡織,全國人民都會想到山西榆次的紡織機械生產基地,在當時,那可是全國最大的紡織機械生產基地。”談起山西紡織業當年的風光,李錦旺滿眼放光,而這一獨特的優勢,也為當時我省紡織工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改革開放以后,受內外因素影響,我省工業經濟的重點變為能源重化工,紡織產業發展勢頭在一定程度上縮水,占經濟比重也從過去的10%下滑至今的不足1%,昔日“香餑餑”陷入“雞肋”困局。
未來3年將注資64億元
眾所周知,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民生與支柱產業,也是集成高新技術、推動時尚創意、提升國內消費水平、引領國際化發展的主導型產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我國纖維加工總量在世界拔頭籌,占全世界的比重超過50%,也是世界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盡管紡織業目前是全省制造業中最小的一個行業,但無可否認,與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紡織工業有一定的發展基礎,有自己的行業特色,隨著民營資本加大投入,發展潛力無限。”李錦旺表示?!锻七M計劃》明確,未來三年,我省將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改造,做優紡織業;做強服裝、鞋、帽制造業;拓展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做大化學纖維制造業三大領域。全行業三年完成投資64億元;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71億元。
作為我省傳統的支柱產業,紡織業有一批實力相對較強和有特色優勢的企業。比如,華雄紡織公司為我省目前規模最大、設備最優的棉紡企業,在二期10萬紗錠建成后,其規模效益將會進一步提高;臨猗恒晟紡織公司,雖然只有5萬錠的規模,但取得了不錯的效益,目前正在開發色紡產品;漢麻(大麻)、桑蠶絲及其交織品為我省特色產品,在全國占有較為優勢的地位,晉城市部分企業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棉印染企業集中在運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區域優勢,且有一定的技術優勢,未來將會有不錯的發展。
服裝業是我省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行業,形成了際華3534制衣公司、兵娟制衣公司等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企業,有“森鵝”“百圓”等市場上看得到的內外衣品牌。我省服裝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民用知名品牌太少,多數企業扎堆制服、職業服市場,內部競爭激烈。
近年來,際華3534、兵娟、森鵝等區域龍頭企業的作用逐步顯現,特別是際華3534運城空港服裝園區的建成投產,除自身進一步做強外,吸引部分周邊企業入駐,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相比而言,產業用紡織品是近年來國內高速發展的一個產業。我省是產業用紡織品的消費大省,但我省在這方面的生產極度薄弱,因而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省內部分企業和科研院校在這方面堅持研究探討,取得了一定成績,如恒天公司、太鋼鋼科公司的碳纖維生產、晉投玄武巖公司、清徐巴塞奧特公司的玄武巖纖維生產以及太原理工大學開發試制的聚苯硫醚纖維等,為產業用紡織品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支持優勢品牌兼并重組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省紡織產業初步形成以紡織業,服裝、鞋、帽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業為主的產業格局。省經信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4年,我省紡織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僅有49家,實現銷售收入57億元。在這組數字的背后,是整個行業存在投入不足、經濟規模偏小、配套織造及精深加工能力相對較弱等問題。
李錦旺表示,針對我們現實存在的問題,《推進計劃》“對癥下藥”,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通過創新品牌來拓寬營銷。
今后,依托紡織、服裝行業現有名牌,建設和完善設計創意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品牌推廣中心,政府將支持優勢品牌兼并重組、產業整合。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應用現代營銷模式帶動相關聯企業和產品拓寬市場。通過在知名網站開設專區,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業務。
下一步,政府還將推動在國內中心城市及大賣場設置山西產品銷售專區,以此提升我省紡織服裝區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