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展新常態 中小服裝企業共謀融合創新
江南國際服裝周這兩天正在常熟精彩上演。連續數場美輪美奐的霓裳羽衣時尚秀引得業界紛紛點贊之時,更多的常熟中小服裝企業面對紡織服裝全行業產銷緊縮、結構調整的發展新常態,希望借助一年一度“服博會”與“時裝周”兩大平臺,共謀融合創新之路。 各自為戰,集群效應難成合力 “感覺最困難的時期應該是過去了,今年上半年銷售同比明顯增長。雖然利潤增長一時還難以顯現,但從訂單上看,年內基本已排滿……”位于常熟大義工業園的天姿服飾是一家擁有300多員工,以外貿加工為主的服裝企業,談到企業這兩年的發展,總經理陳珺毫不隱諱地道出了轉型創新的艱辛。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同行間無序的競爭,都迫使他嘗試換種思路發展企業,“從去年開始,我們從被動的接單,轉而在國內尋找更優質更環保的面料,并將重設計、推時尚付諸行動,主動向外商推薦新品樣式。”陳珺坦言,這一發展觀念上的轉變,為他們企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 但是,對于有著3500多家服裝服飾生產企業的常熟來說,像天姿這樣初步轉型成功的企業并不在多數。“隨著經濟國際化的進一步融入,常熟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日益顯現,突出表現在思維陳舊缺乏創新,各自為戰缺乏合力。”常熟市服裝協會副會長夏偉量就指出,常熟的紡織服裝業雖已形成化纖、棉紡、針織、印染、服裝、家紡、物流專業市場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眾多的中小企業依然停留在淺層次的加工貿易領域。同行業間競相壓價、仿制導致的市場無序,以及滿足于傳統的管理營銷模式,缺乏研發創新思維,總是慢人一拍的發展節奏使得其中不少企業掙扎在了生存的邊緣。 搭載“互聯網+”,試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面對挑戰,常熟一批傳統服裝企業轉變思路,搭載“互聯網+”思維讓他們開啟了生產與電商相結合的互聯網化發展道路。 蘇州鳴喜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15年男裝生產銷售經驗的企業,面對近年來網上銷售所帶來的巨大沖擊,遭遇銷售瓶頸的企業負責人王建忠邁出了向電商轉型的步伐。作為首批入駐海虞電子商務產業園的企業,一年來,從對電子商務的一無所知,到如今進駐天貓,他不斷嘗試著商業模式的突破與發展。很好地解決了傳統生產企業產品的出路問題。未來他已考慮把多年積攢的線下客戶全部要搬到網上來。從3000塊錢批發服裝上網銷售,到去年實現網上銷售2億元的常熟“布衣傳說”服飾掌門人吳劍亮就敏銳地意識到,當傳統服裝品牌紛紛從線下發展到線上時,對于他這樣依靠搭載“互聯網+”思維成長起來的企業也有必要向線下發展壯大,線上與線下絕不是孤立的,唯有融合才是服裝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 未來之路究竟該怎么走? 廉價曾是常熟中小服裝加工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在過去10多年里,憑借此優勢吸引眾多國內國外的訂單,但現如今面對變化多端的國際市場,這多年來積累的優勢正在削弱。為此,作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和“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的常熟,在關注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和改造提升的同時,也著力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環境,2013年完成的《常熟市紡織服裝產業提升發展規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準確導航。常熟“蘇州一馬企業”負責人錢國楚就希望由政府搭建的“服博會”與“時裝周”兩大平臺更多惠及中小服裝企業,助推整體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壓力催生動力,未來之路究竟該怎么走“才能邁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正是擺在大家面前不得不跨越的一條鴻溝。” 服裝是有生命的,要不斷地往前發展,一定要增強創新能力。同傳統紡織服裝制造業相比,與創意緊密相連的時尚產業在常熟這座紡織服裝之城的起步還很緩慢。在本屆中國江蘇(常熟)服裝服飾博覽會“江南織造”主旨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一致指出,融合創新才是紡織服裝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希望之路。“不能再靠價格優勢過日子了。別人能做的,我們要選擇性放棄;別人不會做的,我們要用心去開發。”作為一家正努力轉型中的服裝企業,常熟天姿服飾負責人陳珺表示,只有讓企業不斷更新生產設備,不斷引進高技術人才,并將之導入產品開發,企業才能始終立于行業高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