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江西恩達麻世紀總經理邱新海提交議案稱,麻紡產業發展正面臨突破上述瓶頸后的市場機遇,除麻紡業自身要努力外,國家有關部門對麻紡工業的發展應給予關注和政策上的扶持。支持麻紡業創建推廣品牌產品,做強國內市場,降低進口麻紡纖維關稅,出臺麻類產品出口相關補貼政策。
以下為議案全文:
關于加大對麻紡工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議
我國麻紡行業是以韌皮纖維和葉纖維為原料的特色紡織加工業。按其原料和工藝設備特征劃分主要有:苧麻紡織、亞麻紡織、黃麻紡織,還有大麻、羅布麻、劍麻、菠蘿麻、椰殼纖維等十多種其他麻類纖維資源。傳統的麻紡織工藝在中國歷史悠久。苧麻紡織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早在唐朝,苧麻夏布的生產就非常普及。機械加工始于十九世紀末,從1890年建立第一個加工的麻紡廠到1949年的60年間,僅發展了十一家麻紡廠,主要的是黃麻、苧麻企業,亞麻企業基本空白。解放后,隨著紡織工業的迅猛發展,麻紡的規模行業、品種不斷擴大,特別近年來,我國的麻紡工業迅速飆升,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完整生產加工體系的特色紡織業。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名副其實的麻紡大國,也使這一在國際市場極具比較優勢條件的傳統產業,將在蓬勃發展的國際性綠色消費潮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麻紡織工業在我國具有顯著的優勢體現在:一是資源優勢,我國國土幅員遼闊,具有適宜各類麻作物生長的土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和耕作傳統。苧麻是中國獨特的麻類資源,種植面積和產量占世界90%以上,主要產地為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貴州、廣西等省區,原麻產量高;亞麻種植集中在黑龍江、吉林、甘肅、寧夏、河北、新疆、內蒙古省區,近年來,在南方嘗試種植亞麻亦取得成功;黃麻以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廣西、山東等省區為主要產地,種植面積和產量,僅次于印度、孟加拉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二是苧麻、亞麻、黃麻等麻類資源的發展,為麻紡織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資源,促進了麻紡工業的發展,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纖維紡織品的消費需求將有很大發展,因此,加快發展以麻類纖維為原料的紡織加工業,將是紡織工業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且符合綠色的發展主題,可豐富紡織產品和服裝的品種。同時麻類纖維資料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對改善農業種植結構、解決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增長等均有重大的意義。
三是中國是世界麻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并成為了世界上的麻紡大國。麻紡織生產加工量、出口貿易額已居世界前列,苧麻紡織生產加工規模第二位,出口第一位。黃麻紡織生產加工及出口規模居世界第三位。
四是麻紡產業開發相對成熟,國內已形成了從“原材料種植——纖維生產——織造——印染”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以江西恩達為代表通過用現代科技手段突破了世界性脫膠難題,并成功應用生物脫膠技術于苧麻、亞麻紡織產業,用脫膠后的苧麻纖維制成的織物其粗獷、典雅、輕盈、透氣等特點,它與棉、毛、絲或化纖進行混紡,能形成風格獨具的高支面料產品。以湖南株洲雪松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已能夠生產出超過日本技術水平的高支麻面料、生物脫膠技術的成功,這對于拓寬麻纖維在紡織服裝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是麻產業前景廣闊。21世紀是環保綠色消費世紀,更是天然纖維織物消費的世紀。由于麻織品特有的衣著性能,麻類產品開始替代其他天然纖維,我國已經或正在為未來中國乃至全世界天然纖維消費的快速增長產業,市場容量已呈直線上升趨勢。目前資源在減少,人們對生命健康的真愛,對綠色消費的渴望,對天然纖維織物的追求與日俱增,日益形成市場供需的反差,加上麻紡織業從作物種植,纖維加工到廢棄物的處理整個過程,明顯具有生態特征,麻類纖維普遍具有吸濕透氣、防毒抗菌、抗紫外線、無靜電等特性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等。麻紡織在外觀風格上又具有較強的時尚感,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麻類紡織品是高貴和高檔的象征,在社會物質文化水平不斷豐富和提高的今天,消費者在追求美和舒適的同時,也將更加關注崇向綠色消費和環保消費而使麻紡織物受到青睞。因此,全球市場的這種強拉動力,將使麻產業成為全球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也應是國內紡織亟待開發的主要產業之一。
中國是一個麻紡大國,盡管在整個紡織產業鏈中的比重較低,但近年來一直保持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國家的重視和行業不懈努力。要使麻紡大國發展為世界麻紡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當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麻紡企業的技術與產品創新投入不足,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水平低,麻紗、麻布等初加工產品比重大,純麻和麻與多種纖維混紡、交織的高檔面料的產品開發水平低,麻紡織制品和服裝等終端產品比重低,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二是麻纖維加工和麻紡織工藝技術裝備的整體水平落后。苧麻纖維脫膠和苧麻紡織技術裝備嚴重落后,缺少苧麻紡織機械設備研制的支撐,成為了苧麻紡織生存與發展的突出問題。
三是苧麻類作物品種選育落后,品種質量差。麻類作物種植產業化程度低,規模小,收割、剝麻、打麻等加工方法及生產設備落后。亞麻作物種植和原料發展嚴重緩慢,進口依存度高,成本制約亞麻紡織發展的突出矛盾。
四是麻紡織品消費市場拓寬不足。國內麻紡織消費品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尚未得到有力的開發。
五是國產原料特別是苧麻種植面積越來越萎縮。由于價格因素,加上種麻得不到國家種糧棉政策補貼,而直接影響到麻農的種植積極性。
六是麻紡織行業相對規模小,在技術產品開發、產品檢測、技術培訓、物流及信息等行業創新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明顯落后等等。鑒于麻紡產業發展正面臨突破上述瓶頸后的市場機遇,除麻紡業自身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要為建設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麻紡織工業努力外,國家有關部門對麻紡工業的發展應給予關注和政策上的扶持。
建議:1.加大力度推進苧麻生物脫膠技術在麻紡工業的推廣應用。苧麻生物脫膠技術是苧麻紡織的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成果,已解決了苧麻脫膠技術由于長期以來的采用強酸、強堿、強漂、高溫、高壓煮練的化學工藝,傳統生產成本高,用水量大,排污量大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和脫膠后的纖維不能紡高支紗高檔面料,這一關系苧麻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應從資金上支持企業積極開展項目研發和項目推廣,加快實現苧麻生物脫膠技術的規?;a業化步伐。
2.加強國內麻類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國家應給予農民種麻享有糧食同等補貼全額政策,以調動麻農種麻積極性,擴種原料面積,促進國產原料基地向規?;?、產業化方向健康發展。
3.支持麻紡業創建推廣品牌產品,做強國內市場,降低進口麻紡纖維關稅,出臺麻類產品出口相關補貼政策。
4.加大國內麻類紡織機械研制、開發、制造扶持力度,提高裝備水平,以推動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未來綠色產品將主導世界紡織品和服裝、服飾消費潮流,人們對穿著舒適、生活健康的不斷追求,將帶來綠色消費的一場革命,有著綠色產品概念和天然保健功能的麻類紡織品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同時拓展麻紡產業不僅是一個綠色環保概念,它還將拉動國內農業種植、生物工程、輕工食品、醫藥衛生保健美容等相關產業,產生互動與聯動效應將形成較大范圍的產業鏈,促進地區及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加大和行業應用現代科技等手段推動,我國麻紡工業必將由麻紡大國發展成真正的麻紡強國的產業。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