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有了,但是工人少了。”
3月9日,在開工的第一天,位于佛山禪城的笛童制衣廠負責人向前斌向南方日報記者這樣“吐槽”。
在中國針織名鎮張槎,佛山光大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明礦也看不到人力成本的上漲有“剎車”之勢。
自2014年第三季度起,多數佛山服裝紡織企業的訂單數量有所回升,實現了7%的出口增長值,高于佛山市外貿進出口增長值。盡管如此,“不樂觀”還是業界人士臉上的普遍表情。
癥結正在于成本壓頂。高成本時代,以紡織業為代表的“佛山制造”,急需找到新活法。
在連日來的全國兩會上,來自佛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包括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昭信集團董事長梁鳳儀均認為,高成本正拷問著中國制造業的新出路。企業應該更積極制定措施,通過技術改造,提升效率去消化成本,重鑄佛山制造業的競爭力。
用工成本漲勢難剎車
企業寄望“機器代人”
2014年,佛山服裝紡織企業從三季度起訂單數量有所回升,實現了7%的出口增長值,高于佛山市外貿進出口增長值。盡管如此,“不樂觀”還是姚穎等佛山紡織業界人士臉上的普遍表情,癥結正在于成本壓頂。
春節過后,在三水大塘工業園紡織印染集聚區內,員工陸續回歸崗位,機器相繼開啟。
佛山市三水佳利達紡織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穎,習慣性地觀察著兩個指標,來探測新一年行業的生存冷暖:一是市場訂單,二是成本壓力。
2014年,佛山服裝紡織企業從三季度起訂單數量有所回升,實現了7%的出口增長值,高于佛山市外貿進出口增長值。盡管如此,“不樂觀”還是姚穎等佛山紡織業界人士臉上的普遍表情,癥結正在于成本壓頂。
在中國針織名鎮張槎,佛山光大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明礦看不到人力成本的上漲有“剎車”之勢。“幾年來,一線普工一年比一年難招,不提高收入,員工流失率會更高。”
“訂單有了,但是工人少了。”3月9日開工的笛童制衣廠負責人向前斌告訴記者,今年的開工的時間比往年推遲了兩三天,“整個紡織行業招工難還是普遍的,之前我們工人的收入最高時候可開到超過1萬元。”但即使是這么高的工資,要留住工人也并不容易,“現在的90后都不愿意干得那么辛苦。”
譚明礦認為,從長遠來看,人力成本只會升不會降,這與人口紅利的消減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有關。自2008年以來,紡織產業一線工人工資不斷提升,往年一線工人的工資升超過10%。但今年經濟整體不景氣,企業的承受能力有限,預計今年工人的工資漲幅會有所收窄,約為4%—5%。
為擴大產能任務的順利完成,位于西樵的致興紡織已將今年一線工人的工資在去年3500到4000元的基礎上,整體上浮10%。
“佛山紡織產業新常態,有新表現。”佛山市紡織協會秘書長吳浩亮這樣表述,2015年,今年的開工時間比往年遲一點,多數企業選擇在正月十五后開工,整個經營的節奏放松一些,而外來務工人員經過長假充分休息,返工率高于往年。“經濟的放緩增長,行業通過幾年的調整,市場對勞動薪酬水平線認知較為一致,老板親自跑訂單,企業對待員工薪酬福利有所提升,員工也不會隨意辭工,感覺行業整個發展態勢,要優于去年。”
為了應對成本壓力,光大服裝將希望寄托在先進的機械設備上,通過提升生產環節的自動化水平來抵消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其引進的電腦吊掛系統,在部分生產環節實現了無人流水線,效率較以前提升了近50%。
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做法,在佛山紡織企業中流行開來。在順德均安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的制造車間里,一條條機器手臂排列得整整齊齊,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自動化提升令車間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50%。
而紡織巨頭廣東溢達集團則加強科技創新的投入來應戰新形勢,每年專利申請、保護等費用投入超過500萬元,對于研發的投入更是數以億計。2015年,溢達將繼續加快科研創新進程,加強紡織服裝技術創新及自動化。
棉花價格不再“過山車”
環保投入成行業新成本
在今年新年之后,紡織原材料價格趨于平穩,略有增長。特別是棉花價格告別了大漲大降,基本穩定在一個范疇內波動,這對行業是最大利好。但紡織行業成本新賬目中,環保成本將成為企業的新壓力源。
從2008年金融危機起,市場訂單萎縮,且伴隨新勞動法出臺帶來的工資速漲,再到2011年經歷“棉花掌”“棉花套”重創,紡織行業一直過著“成本壓頂”的日子。
一般來說,新年過后,原材料都會有較大漲幅。但在今年新年之后,紡織原材料價格趨于平穩,略有增長。特別是棉花價格告別了大漲大降,基本穩定在一個范疇內波動,這對行業是最大利好。“相比2011年的一天一個價,心驚膽跳地安排生產,現狀是要好多了。”譚光明說。
雖然成本整體有所上升,致興紡織董事副總經理方軍認為,大環境相對于去年好一些,這種判斷主要來自于出口的幾個利好。“首先是棉花的成本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穩定下來,并與國際價格接軌了,過去國內外棉花價格有幾千塊倒掛,今年這種情況得到了改善,與國外企業的競爭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另一利好是融資成本下降。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連續宣布降息,貸款利率累計下降0.65%。行業人士認為,降息減輕企業的負擔。但在方軍看來,紡織在銀行屬于弱勢行業,致興紡織對于融資成本的下降并沒有明顯感覺,“一方面是致興今年沒有大的融資,另一方面是原來的貸款利率都是維持在基準利率,沒有上浮,雖然央行降息了,但同時也擴大了浮動幅度,所以我們的感覺就不是很明顯。”
相比人工、原材料成本,固定費用如廠房租金的加碼,同樣令企業難扛。
張槎紡織企業集群中,有半數以上屬中小型企業,其中很多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加工廠。大企業通常有自己的土地和廠房,所以租金上漲帶來的壓力相對較小。而像家庭加工廠這樣的中小企業,租金的上漲是眾多成本壓力中最大的一項。
佛山雖然位列全國三大童裝產地之一,但近幾年童裝的發展卻并不盡人意。奇樂兔服飾總經理向近賢說,“這個產業正被邊緣化。”此前,佛山童服城的拆遷對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需要再去重新找地,每年各種固定費用例如廠房租金等越來越高,直接擠壓了我們的利潤空間。”他說。
佛山市笛童制衣廠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負責人向前斌去年準備在大瀝建造新廠房,一打聽,租金已經升至每平方米11元—18元左右。他坦言,利潤空間已經降到12%—15%,只能剛好維持企業運轉,而前些年整個服裝行業的利潤普遍能達到30%。“以前周邊的服裝廠不時有新開的或倒閉的,但去年基本沒看到有新廠開張,只有轉讓與倒閉。”
“棉花價格是穩定下來了,但是對印染行業來講,染料的成本是成倍翻漲的。”在吳浩亮看來,一方面,染料價格十幾年來漲幅不高;其次,由于環保要求的提高,染料生產企業投入必須增加,因而紡織行業成本新賬中,環保成本,將成為壓頂的新“陰云”。
“國家對排污標準不斷提高,印染行業面臨著排污收費增長,管理、監測成本提升,技術投入改造增加等直接成本與轉嫁成本的壓力。”吳浩亮打了一個比方,像政府要求企業投入幾十萬設置排污口監測設備,而每年維護費用又要再投入幾萬元。“這樣一個大投入,一些小微企業,難以消化。”
外遷東南亞遭遇“兩難”
前景不確定成最大挑戰
在國內,勞動力成本是越南的3倍,電網電費是越南的2倍,國內棉花等原材料價格比越南高出30%。另外,更具吸引力的是越南與各外貿國家的關稅優惠,會讓產品定價上更具競爭力。但選擇東南亞投資設廠最大的挑戰在于,不可預知的因素會導致的成本增加。
“2014年,園區有三家企業倒閉,今年來看,不容樂觀,有兩家也扛得很艱苦。”作為三水大塘商會會長的姚穎,對區域內的印染企業的發展有所了解,本來行業是有進有出,而今鮮見新廠開張的現象。他認為,這正說明中國紡織行業的成本壓頂到達了一個極限。
就全國人大代表邱亞夫所針對的“國儲棉”政策調整建議,姚穎覺得整個行業都“有話說”,“當前,棉花進口中國價格現在1.1萬元,國內棉花價格1.4萬元,國內外價格相差三千多,倒掛趨勢已是長期維持,從原材料源頭上的成本壓力,傳導至綿紗廠、印染廠、服裝廠整個紡織產業的鏈條,令中國紡織產品在世界沒有競爭力,已有不少企業嘗試著往東南亞去遷移。”
在國內,勞動力成本是越南的3倍,電網電費是越南的2倍,國內棉花等原材料價格比越南高出30%,整個轉型升級的壓力也非常大。另外,更具吸引力的是與各外貿國家的關稅優惠,會讓產品定價上更具競爭力。“日本已經對原產地越南的紡織品實行零關稅,美國、歐盟也即將對越南紡織實行零關稅,這對于中國的紡織印染企業來說無疑有巨大的吸引力。”姚穎告訴筆者,越南的土地、環境優勢也將吸引更多紡織企業前往投資。“紡織企業在越南可以享受各種利好。”
在北越南定省的海邊,越南工業園占地兩萬多畝,準備在2015年4月開始“三通一平”,今年8月份可以建設工廠。未來這里將建設成為紡織化工行業聚集的專業園區。“我們與越南簽署了協議,未來將與越南政府共同運營該園區,而佳利達在越南新廠的產能設計會是三水廠的三倍。”姚穎透露。
近年來,越來越多佛山紡織企業把生產線搬到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以此應對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但譚明礦認為這種做法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甚至有一些企業因為政治局勢的問題,又搬了回來。
此外,相對于國內完整的生產鏈條和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東南亞國家雖然人力成本更具優勢,但由于產業鏈不完善,加上國外工人的生產效率較國內要低,綜合來看國內外的整體成本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因此譚明礦認為把生產線搬到國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最大的挑戰在于不可預知的因素造成的成本,姚穎同樣認可這樣的一個觀點。“比如說文化的問題,有企業在越南的工廠,工人隨意就不來上班,工人素質與能力跟不上,影響效率。但是,東南亞的成本優勢就擺在那里,像溢達等大企業很多已早有布局,跟上步伐是必然的。產業工人素質、管理制造規范等種種的情況,應該往好的方向發展。”
困難
●人力成本上漲。自2008年以來,紡織產業一線工人工資不斷提升,往年一線工人的工資升超過10%。
●廠房租金加碼。
●環保要求提高,導致染料的成本翻漲。
●勞動力成本是越南的3倍,電網電費是越南的2倍,國內棉花等原材料價格比越南高出30%。
利好
●紡織原材料價格趨于平穩。
●融資成本下降。自2014年11月以來央行連續宣布降息,貸款利率累計下降0.65%。
應對
●先進設備。光大服裝引進的電腦吊掛系統,效率提升近50%。
●研發投入。溢達集團每年專利申請、保護等費用投入超過500萬元,對于研發的投入更是數以億計。
建議
●唯靠技術改造和管理改造來應對?!?br />
北京連線
制造業界全國人大代表建言“佛山制造”——
人工成本上漲是市場必然趨勢
唯靠技術改造管理改造來消化
成本壓力拷問下,傳統產業如何闖出新出路?就此,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袁利群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市場必然的趨勢。美的基層員工每年都是以20%這樣一個幅度在增長,而作為企業來講,應該積極制定措施,去將這些成本消化。
她介紹,從美的的實踐經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效率的提升來消化。在2011年,美的整個在職員工超過18萬人。到去年的年底,這個數字減少至12.6萬人。減少員工數量,但整體產出、規模還在增長。美的靠什么去進行?一靠提升效率,比如在制造方面實施精益制造;其次,在管理上,提升組織的效率縮短流程、管理層級,去中間化。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昭信集團董事長梁鳳儀表示,自己所在的企業,從2006年開始加大技術改造,從最初只是小范圍的生產工具改善,到后來每一年逐年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在短短的幾年之間,投入了近2個億實現了設備的改造升級。使得企業生產線內,從原來半自動化的操作設備,升級為全自動的生產設備。
而這種技術改造帶來的好處,梁鳳儀所在的企業已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她表示,自己的企業在2006年擁有1萬名員工,年生產量是10億只電感器,但是經過大規模的引入自動化設備后,公司的員工總量縮減了一半,但年產能卻逐步提升,2014年公司年生產了35億只電感器。
通過加大設備自動化程度,梁鳳儀表示,公司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勞動力,抵消掉近年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對于企業帶來的發展壓力,而且通過技術改造,也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觀察眼
佛山制造需更多“逆襲故事”
創新驅動,已成佛山這座以制造業安身立命的城市的不二之選。而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將創新視為第一生產力,便是注解。
新年伊始,一張大單讓佛山一家出口歐洲的牛仔布生產裝備企業感受到市場回暖的曙光;而另一家位于西樵的紡企則一口氣訂購了130臺高速劍桿織機,幾乎刷新了全世界五年來的紀錄。隨著這130臺劍桿織機的陸續到位,佛山市致興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的產能將從目前每年4000萬到4500萬碼;增長30%,達到近6000萬碼,這種產能擴張是行業整體不景氣情況下的一次逆襲。
致興紡織以世界一流牛仔面料供應商作為目標,建立了一個數十人的研發團隊,研發出低碳環保、高彈性等面料,并在全球高端面料市場轉移的大潮中占領先機。創新基因的注入,令企業擺脫了國內紡織行業低品質低價格的惡性競爭,成為包括圣吉奧(SJIAO)、李維斯(Levi's)等世界知名品牌的供應商之一。
中國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紡織是佛山的支柱產業。在中國紡織產業的版圖中,佛山占有一席之地。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佛山已經形成了紡織服裝特色產業集群,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牌的紡織產業特色名鎮稱號的有6個,包括:中國面料名鎮西樵,中國牛仔服裝名鎮均安,中國針織名鎮張槎,中國童裝名鎮環市,中國內衣名鎮鹽步,中國襪業名鎮里水,以及1個紡織產業基地——高明區。
但是,近幾年以來,國內外紡織形勢都不太好,佛山每年有一批企業倒閉,又有一批新的企業冒出來。在不斷的倒閉、重生中,發展30多年的佛山現代紡織服裝印染行業,也在緩慢地自發洗牌。一些企業規模逐漸壯大,品牌附加值有所提升。他們通過開發新產品、使用新技術,而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實現逆襲增長。
傳統產業,照樣可以做得不傳統。關鍵看企業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籌備資源,注入改造自我的創新基因。傳統產業也絕不等于夕陽產業,更不必然是低端產業,關鍵是能否搶占產業未來發展制高點,能否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并在產業化過程中做精、做深,享有定價權和話語權。
當佛山紡織行業內的更多企業,因扛不住成本壓力而生存艱難時,當傳統制造業的成本紅利終結之后,以致興紡織為代表的逆襲故事,可以作為“中國制造”如何重新打造競爭力的一個典型案例,好好剖析。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