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面對成本持續攀升、勞動力資源緊缺、環境約束不斷增大等各種壓力,我國紡織產業必須尋找新的動力源,實現新舊增長模式轉換。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十分重要。紡織行業必須通過科技進步、設計創新、工藝改進等,在國際國內市場確立可信賴的產品質量地位,提升中國品牌的美譽度。
日前,紡織之光201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揭曉。這個設立于2004年的獎項,被視為“紡織行業的諾貝爾獎”,今年獲獎的93個項目集中在新型纖維制備、紡織加工技術提升、產品創新開發、智能裝備和節能減排等方面,代表了當今紡織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和方向。
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產業。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減速換擋,我國紡織工業既要面對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競爭,又要承受成本持續攀升、勞動力資源緊缺、環境約束不斷增大等各種壓力。因此,紡織產業必須尋找新的動力源,實現新舊增長模式轉換,由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源節約型快速邁進。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愈益明顯而重要,是全行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核心,是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等諸多創新的基礎和源泉。
從產業外部來講,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顛覆性創新不斷出現。在國家層面,“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國家戰略指引方向明確。紡織行業必須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做好紡織科技強國建設規劃,布局未來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力爭“十三五”末的行業科技創新水平從“跟跑、并行”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
具體來說,紡織行業要聚焦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應用基礎研究,進一步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科技體系協同創新,加強標準支撐體系建設,推進紡織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產品開發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智能制造方面,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包括智能化裝備、智能化運營、智能化產品在內的紡織智能制造水平,培育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創新、精益制造、柔性生產及供應鏈集成的新型生產方式,促進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在紡織新材料開發方面,要大力發展各種差別化、功能性纖維及其制品,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時尚化和功能化消費新需求;發展滿足高端產業技術領域需求的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發替代石油資源的新型生物基纖維材料,突圍原料制約。
同時,通過科技進步、設計創新、工藝改進等,在國際國內市場確立可信賴的產品質量地位,提升中國品牌的美譽度;在全行業推廣應用低碳節能先進技術、無水少水印染技術,實現綠色生產。
我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紡織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具有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扎實基礎和明顯優勢。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紡織工業將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提升生態文明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增長模式轉換 紡織業需抓機遇多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