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業內眾所周知,榆林是一個在中國紡織服裝領域可圈可點的城市,它的羊毛防寒服產業特色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還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城市,在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的消費版圖上,它的知名度卻遠遠落后于它的產業影響力。我們發現,這種“業內有名業外無名”的現象并不是一個個例,中國的很多產業集群也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因此,記者近日來到陜北,對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試圖把榆林作為整個行業的一個案例城市,窺一隅而曉天下。
1、上游資源優勢表現在哪里?
顧名思義,在羊毛防寒服這一品類中,“羊毛”成為關鍵的上游資源。而榆林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羊毛防寒服名城”,也跟其優越的羊毛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榆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長有告訴記者:“2014年,榆林全市羊飼養量突破1000萬只,羊毛產量達6000多噸,山羊絨產量達2000多噸,成為全國非牧區第一養羊大市和全國山羊絨產量第一大市。”
記者了解到,榆林與毗鄰的內蒙、寧夏等地的羊毛羊絨資源實質上早已形成資源共享的局面,其中,內蒙的鄂爾多斯、寧夏的中銀羊絨集團的原料大多來自榆林,尤其是鄂爾多斯羊絨原料有70%以上來自榆林。與其他兩地不同的是,榆林并沒有把優勢的上游羊毛羊絨資源用在羊絨衫等高端終端品類上,而是另辟蹊徑,走差異化競爭之路,把產業焦點集中在極具生命力的大眾必需品——羊毛防寒服上,在陜北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產業資源豐沃的土壤上建造了一座獨一無二的羊毛防寒服之都。
2、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有多大?
目前,榆林市已經發現8大類48種礦產,潛在價值46萬億元。2014年,榆林市實現GDP3005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93.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974.1億元。其中,榆林羊毛防寒服產值20億元,比較而言,羊毛防寒服產業是一個小產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的消費版圖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銷售額占到同類產品的75%。從這個市場占有率來說,榆林在羊毛防寒服這個小產業中的確是一個絕對強勢的產業名城。而且,據專家論證,由羊毛防寒服拉動的羊毛絨產業鏈價值和產業衍生產品價值,規??梢赃_到1000億之多,而這個產業對榆林城市旅游、文化和其它產業的拉動,則更加不可估量。從這一點而言,羊毛防寒服產業又是一個大產業。
社總編輯徐波認為:“榆林有四個知名特色產業——‘羊煤土氣’,其中,煤、土、氣都是要枯竭的,這已經被很多類似的資源型城市所證實。而‘羊’卻是永續產業、根植型產業,榆林市政府如何做好‘羊’的文章,如何掌控羊毛防寒服這個特色產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成為將羊毛絨產業打造成有利于子孫萬代千秋功業的關鍵命題。”
3、全產業鏈整合的關鍵在哪里?
一個產業集群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往往取決于兩個條件,一個是完善的全產業鏈基礎,一個是不可復制的價值鏈體系。對于榆林的羊毛防寒服產業來說,目前還處于全產業鏈整合階段。
記者在此次的調研當中了解到,除了優越的羊毛絨資源以外,榆林羊毛紡織廠及羊毛分梳廠一度也是榆林工業經濟的頂梁柱,毛紡織工業產值曾經占過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90年代后,榆林國有毛紡織企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羊老大、七只羊、蒙賽爾等一批知名民企,目前,全市有羊毛防寒服生產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產基地。
榆林羊毛防寒服領先企業羊老大服飾總經理、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協會會長侯志宏表示,目前,羊毛防寒服全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環節是在榆林本土完成的,而羊毛防寒服的面輔料等環節是在榆林之外的一些優勢產業基地采集或者訂制加工而來的,所以,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全產業鏈配套是一個整合戰略,而整個產業鏈整合戰略的核心并不是從上游向下游的簡單鏈接,而是從下游向上游的逆向操作,也就是發揮下游對上游的強勢帶動作用,對于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來說,那個下游的焦點就是榆林本土羊毛防寒服強勢品牌打造以及優質產品的開發。據悉,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企業中,11件省著名商標,4件省名牌產品。
4、如何打造不可復制的價值鏈體系?
在此次為期3天的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新聞調研中,我們發現,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目前已經有了幾個領銜的企業和品牌,這些企業的領銜人物就像西北漢子的性格一樣,豪爽務實、深耕本業、不浮夸、不急功近利。然而,在這個快速發展變革的時代,有時,不急功并不意味著不危機。當一個產業并沒有形成不可復制的價值鏈的時候,到手的話語權也會轉瞬即逝。而關于羊毛防寒服產業價值鏈的打造,榆林至少還有幾張牌要打。
首先,榆林設計牌。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成長的歷史中,集群負責人及領銜企業家們幾乎都在從堅實的產業基礎向設計提升的過程中交過學費,有的甚至代價不菲。因而,"設計"實在是讓他們又愛又恨的字眼,但這又是一個產業集群打造價值鏈體系繞不過去的一個字眼。其實,一個產業價值鏈打造的核心戰略與產業鏈整合的核心戰略是相似的,并不是簡單的從上游到下游的鏈接,而是從終端到前道的有的放矢的引領。以前,產業集群領導者和領銜企業家們在設計師身上花費巨資,現在到了用巨資“重新探索”最終消費者的時候了。尤其是隨著一種新的被稱為“個性化消費和顧客定制化”的消費模式來臨(其中有些服務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存在了很久了),中國服裝設計一個新的設計時代隨之產生。
其次,榆林制造牌。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幾乎全部都是制造起家的,但是,打造“某某城市制造”牌卻是他們想做而不敢提的一塊心病。曾幾何時,溫州男裝已經成為中國頂級男裝的代表,但是,在他們的標簽中,他們對于自己的出身卻是諱莫如深,甚至,他們寧愿打成“上海制造”,也不愿標上“溫州制造”。這是中國服裝的一個集體通病,區域品牌做大了就要叫“中國”,再大了就要叫“國際”,正是這種浮夸的風氣造成了目前中國眾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起起伏伏,迂迂回回地成長模式。而榆林羊毛防寒服產業作為一個后發產業集群,它的后發優勢此時就充分地體現出來,在羊毛防寒服這個特色品類里,必須大打“榆林”標簽。目前,榆林已經完成了對于羊毛防寒服初始技術門檻的設定,但是,一個區域商標要想占據某一個品類的制高點,榆林還需要在特色產業技術標準上不斷完善和提升。
另外,產業文化牌。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往往都是某一品類產品生產的集聚地,他們對于某一產品生產和商貿能力的挖掘往往大于對于該產品文化情感的培育,從而使該類產品變成某一方面的功能產品。比如,人們想到羊毛防寒服,首先想到的會是冬季保暖的功能,而不是一種文化情感的歸屬(饋贈父母的佳品,一種兒時的懷舊記憶等等)。再比如,羊毛防寒服銷售季節性非常明顯,如何在夏季也能夠讓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其他產品形成粘性,這都需要品牌文化情感歸屬的構建。而一個產業文化內涵正是一個產業話語權的核心,這需要榆林在羊毛防寒服文化領域做持續長效的推廣。
毋庸置疑,目前榆林在中國羊毛防寒服專業領域的話語權是無人能夠比擬的。問題是,這個專業話語權在"用戶為中心"的時代里,如何從榆林方言翻譯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語言,成為解決“業內有名業外無名”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