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2015年對于棉紡產業鏈上各個環節而言,日子都不太好過。棉農喊種棉費工費時,一年到頭賠了本;棉企喊收購質、量雙降,加工難,銷售亦難;紡企喊國內棉花貴,進口紗兇悍,棉紗還賒銷;坯布、服裝企業也喊布和服裝銷不動,錢都變成了庫存。各個環節苦不堪言,歸根到底與宏觀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眼下,中國經濟仍然處于下行通道,四季度各項數據均不樂觀,預計經濟下行將持續到2016年一季度。國內宏觀經濟大環境惡化,不可避免的會對各行各業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棉紡產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差,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就顯得更加“風雨飄搖”。小事靠自己,大事看國家。一年以來,我們看到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央行先后6次降息降準,中央政府也采取了許多刺激性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也就說明當下中國經濟的問題,已經不能單純依靠刺激政策來解決了,需要進行供應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具體到我國棉花產業,提到供給大家就會想到儲備棉。最近,我們收到了很多客戶的請求,希望了解歷次儲備棉出庫的棉花年份、數量、質量、價格,借此推算現在儲備棉的質量結構。雖然臨時收儲政策在實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當國內棉花出現結構性問題的時候,大家還是將希望寄托在儲備棉身上。儲備棉何時輪出、以什么價格輪出、輪出哪年度的棉花成為關注的焦點。
2015年7月10日至8月31日期間儲備棉輪出的原則是“為了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引導市場平穩運行、減輕財政負擔、完善棉花儲備調控機制”。這與此前儲備政策“兩保一穩”(穩定棉花生產、經營者和用棉企業市場預期,保護棉農利益,保障市場供應)的說法發生了變化,國家將減輕財政負擔也作為輪出儲備棉的一個原則。減輕財政負擔有兩種辦法,一是高價輪出,縮小輪出價與收儲價之間的差額,財政直接損失少;二是以市場價格或者低于市場價格輪出,由此減少庫存,減少國家財政在倉儲費用方面的支出。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市場行情的情況下,高價輪出顯然不太可行,成交情況也會差強人意,國家費時費力從輪出方案制定、各環節協調到最后結果達不到預期,也是一種浪費。反而是低價,甚至與國際棉價接軌輪出,儲備棉具有價格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在此情況下,雖然國家財政看似損失了收儲價和輪出價的差額,但實際上不僅盤活了規模小、資金緊張的紡織企業,促進用棉量的恢復,也達到了去庫存、減輕財政負擔的目的。
目前,業內關于儲備棉輪出的消息不斷,主流的說法是2016年3月將啟動輪出,之所以業內人士如此關注輪出時間,不僅僅是看好儲備棉能緩解紡企用棉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的是缺乏一個信息披露機制,棉花儲備制度還有完善的空間。國家一直在強調:“既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并通過依法治國,提升國家管理能力現代化。”投射到棉花產業鏈來看,棉花儲備政策其實是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及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棉花行業的落腳點。當市場發揮正常作用的時候,國家儲備退居二線;當市場失靈,需要的時候,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下政府通過揮動儲備的大旗來調控我國棉花市場,配置棉花資源,其效果是任何政策都無法比擬的。所以棉花儲備政策應當為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的具象,儲備棉的“收”與“出”應當同市場的脈搏同一頻率,并且應當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框架來規定儲備政策起作用的時機。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各行各業也需要進入一種新的發展空間。備受市場關注的棉花儲備政策理應先成為棉花產業改革創新的標兵,這是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第一步。未來棉花儲備政策也應該更加貼近市場需求、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危機,提前釋放明確預期,給市場各方應對的時間,才能更好發揮儲備棉的作用,也使國家財政資金用在了產業鏈真正需要的地方。2015年棉紡產業鏈各個環節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