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前不久,家住西湖區嘉綠西苑的洛大伯發現小區門口多了一只“大熊貓”。
“這是用來回收居民家里的廢舊衣物的。”洛大伯說,“我建議相關部門在顯眼處標明幾成新以上的衣物可放入‘大熊貓’。”為此,洛大伯近日特意致電市長熱線12345,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洛大伯所說的“大熊貓”,全名叫做“大熊貓舊衣回收桶”。這是由市城管委、市民政局、環保組織綠色浙江以及廢品回收公司聯合發起的舊衣回收再生利用項目,號召居民將家中的廢舊衣服放進“大熊貓”箱體。
從去年4月首次出現,到今年11月底,杭州市區及臨安相繼安裝了“大熊貓”1720個。洛大伯見到的“大熊貓”,正是今年10月初入駐嘉綠苑社區的。
對于洛大伯的建議,相關部門表示,其實“大熊貓”不“挑食”,無論衣物的新舊薄厚,一律愛“吃”?;厥諉挝粫厥找挛锇葱屡f程度進行相應處理,或捐贈或加工成再生品。
杭州每年至少會產生超過十萬噸的舊衣物。“大熊貓”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時尚的浪費”這一難題。
“愛吃”廢舊衣物的杭州“大熊貓”
11個月“吞進”800余噸舊衣
陸女士是嘉綠苑社區的環保聯絡員。今年9月底10月初,社區陸續添置了八九只“大熊貓”,陸女士也會抽空去“看望”一下它們,有沒有“吃飽”,還是“吃撐”了。
“大熊貓”身高約1.8米,一口氣能“吃”下七八十公斤的舊衣物。
“揪住它的鼻子,把它的下巴打開,居民就可以把不想要的舊衣物放進去,然后它嘴巴一合,廢舊衣物就滑進了它碩大的肚子里。”陸女士向記者描述“大熊貓”“吞食”步驟。
回收公司隔一段時間就來收走一批,到了換季的時候,“大熊貓”“吃”多了,居民自己也會電話聯系回收公司。
杭州申奇廢品回收連鎖有限公司是“大熊貓”的“娘家”。記者了解到,申奇公司已為“大熊貓”申請了專利——每一只可愛的“大熊貓”本身也是環保的再生產品,是用20公斤的廢舊衣物纖維和玻璃鋼混合制作而成。
根據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今年1月至11月底,利用“大熊貓”項目回收的廢舊衣物達835.56噸,其中僅11月份就回收了125.11噸。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在杭州獲得了較高的人氣。
“大熊貓”“吃”下的廢舊衣物去哪了?
李震說,廢舊衣物主要有捐贈再使用和再循環兩種用途。李震是杭州申奇廢品回收連鎖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也是杭州舊衣回收項目的發起者。
一般來說,回收來的廢舊衣物,經分揀程序,以8成新為分界線——8成新以上的舊衣作為慈善捐贈,8成新以下的衣服則進行循環利用。
“今年以來已有27100件衣服通過捐贈給到西藏、青海等地群眾手中。”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對8成新以上的舊衣捐贈都很支持,但對8成新以下的,特別是破衣服,大多數市民選擇將之扔進垃圾桶。其實不然,不論衣物破舊程度如何,只要是紡織品,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在申奇公司的余杭崇賢廢舊衣物回收點,記者看到,可以捐贈出去的衣服,要經過洗滌、整燙、消毒、打包等環節,每個環節都配備專人。
其他破舊的不能穿的,一部分經過洗滌后,由回收點的工人手工操作,制成拖把、抹布等生活用品,并以一定比例反饋給社區;還有一部分進行“開花”處理,即將廢舊衣物打碎成棉纖維,再次成為紡織原料,并與相應的企業合作進行循環利用,加工成汽車隔音墊、沙發填充物、毛氈、無紡布等產品。
中國是世界上紡織品生產和使用大國,每年產生的廢舊紡織品數量超過2600萬噸。有業內人士認為,廢舊紡織品的用途極其廣泛,尤其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優勢明顯,如經過開松、加工的廢舊紡織品纖維,達到一定纖度的,可以重紡面料;達不到這個要求的,可向汽車材料、建筑材料方向延伸。制作墻體材料、水泥增強材料、消防龍帶等產業用紡織品,成為廢舊紡織品再生品的出口通路。
挖掘廢舊衣物這個“金礦”,形成“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閉合循環經濟模式,為紡織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永續動力——這已成為業內共識。
浙江華鼎集團去年也進入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領域,旨在打造一個面向全行業開放的廢舊紡織品回收與綜合利用的實驗基地、為行業服務的技術平臺。
“我們是回收企業,下游還有加工企業。”申奇公司李震表示,“我們正努力打造一條完整的廢舊紡織品產業鏈,實現產業化的回收和再利用。”
“大熊貓”的背后
是一條龐大的“廢紡”產業鏈
如何形成廢舊紡織品循環經濟模式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有資質、有能力的社會組織或企業參與舊衣物捐贈物資再生利用工作。
目前,“大熊貓”項目涉及的箱體、廢舊衣物清運、清洗、消毒、再捐贈的運費,全部經費由相關企業承擔。申奇公司李震坦言,項目開展一年多來,最大的開銷在于人力成本。被問及前期投入了多少成本,李震表示保密,“大概幾百萬吧”。
申奇公司旗下有一支50人的回收隊伍,每兩人配一輛面包車,分區塊每天出車?;厥拯c里配備3名員工,負責清洗、整燙、消毒等環節。
“平均算起來,公司在每一件回收來的廢舊衣物上要花費1.5-2元,而再生產品的回報一噸也只有幾百元。”李震表示,“目前看來,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主要因為再生產品的附加值比較低。”
為尋求廢舊衣物的綜合利用最佳模式,2012年11月,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聯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組建了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申奇也是聯盟成員之一。
聯盟成立后,通過成員間相互合作,有成員單位聯合申報的“廢舊制式服裝回收利用技術研究及工業化”項目獲得2013年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大會科技一等獎。
然而現實擺在眼前,廢舊紡織品不僅品種多,還涉及各種不同纖維成分,如棉、毛、絲、麻、化纖、混紡等,現有的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與資源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利用區域有限、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銜接不夠,沒有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的發展。”
浙江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廢舊紡織品的產業化綜合發展還只是一個產業雛形,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亟須政策支持,而目前國家產業政策優惠尚未涵蓋廢舊紡織品領域。
“只有企業盈利,或許才能直接帶動產業鏈發展,而這之中,再生品能否贏得市場,成了關鍵。”環保志愿者戚女士認為,“循環經濟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從而達到節約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說到底,還需要人們觀念的轉變。”
在回收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李震贊同上述說法,同時坦承,目前公司在“大熊貓”項目上屬于摸索中前進,“我們已經在和院校聯合開發智能系統,今后有可能利用智能系統來定點定時回收廢舊衣物。”杭州“大熊貓”11個月“吞衣”800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