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11月2日上午,河南省紡織服裝質量提升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辦。河南紡織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在會上提出:品牌是企業無言的推銷員。
他說,紡織服裝產業具有勞動力密集、市場化程度高、集群式發展、產業鏈長、品牌優勢明顯等特點。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對于優化河南經濟結構、增加就業崗位、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河南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是紡織大省,具有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土地、能源、勞動力資源等優勢,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
袁建龍提出,河南紡織的特點是“前大、后小、中間弱”。前大——棉紡織,初級產品大;后小——服裝深加工、終端產品小;中間弱——印染,中間環節薄弱。紡織與服裝脫節,產業結構不合理,難以形成產業優勢。這也是“河南是紡織大省,但不是紡織強省”的主要因素之一。
袁建龍通報了河南紡織工業今年1~8月份的生產情況。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548家,累計生產紗390.5萬噸,同比增長4.37%,占全國總產量的15.25%,居全國第2位;生產布15.49億米,同比增長0.53%;無紡布10.98萬噸,同比增長18.58%,高于全國平均增幅5.21個百分點;簾子布4.41萬噸,化學纖維33.57萬噸,同比均下降;服裝9.68億件,占全國總產量的5%,居全國第6位,同比增長12.12%,高于全國平均增幅11.31個百分點。
在行業經濟下行,生產成本上升,市場需求疲軟,銷售不暢的新常態下,河南紡織行業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來自不易。這是全行業廣大企業和員工共同拼搏的結果,也包括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省纖維檢驗局的支持。
袁建龍還談到,年初,有朋友從日本出差回來,談論購物的經歷,什么電飯煲、化妝品甚至馬桶蓋都從日本背回,這讓他感覺仿佛回到上世紀物質缺乏的計劃經濟年代。后來,有人在歐洲,也親眼目睹了中國人在德國瘋狂購買廚具的場景,不嫌其重樂此不疲。究其原因,是德國制造的品質優良。不過,除了大牌、名牌,倒是鮮有國人在境外愿意購買國產的紡織品和服裝,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些商品大多來自中國或東南亞國家,不是東西不好,而是轉一圈再買回去,似乎有點犯傻。
眾所周知,中國已承擔了多年“世界工廠”的角色,今天終于走到了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向前還是向后?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現在,不少企業已將其原本的紡織服裝主營業務悄悄騰挪到其他業務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務實的躲避,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要怎樣“生存”。假如,中國的服裝能像德國的不銹鋼鍋、菜刀,日本的電飯煲、化妝品那樣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那么制造業仍然會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相當大的生存空間。
當下,中國的紡織業也確實面臨異常嚴峻的外部環境。有經濟學家分析說,隨著虛擬經濟日益背離實體經濟,數十年間全球經濟形成的“基本模式”:東方擁有真實財富創造中心,西方掌控貨幣金融中心;東方制造真實產品,西方創造貨幣購買力;東方為全世界制造產品,西方為全世界產品定價;西方大量發行債券和創造各種金融產品,東方則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這些金融產品。
通過深層次分析,不難看出紡織業的位置。目前我國在積極采取措施,以求改變實體經濟衰退、虛擬經濟增長的不協調、不平衡發展,紡織服裝業也要努力改變東方制造、西方消費的思維慣式,把眼光放在更大程度的拉動內需上。
有資料顯示,全球服裝人均平均消費水平是126美元,而中國只有大約96美元,低于全球水平,中國市場需求巨大。
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是靠產品,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企業的無言推銷員。因此,做精做專我們的產品,讓老百姓信賴我們的服裝及家紡品牌,紡織主業就一定會基業常青。品牌是企業無言的推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