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紡織業是秀洲區的支柱產業,也是秀洲區的特色優勢產業,集聚了一大批中小企業。據工信部統計,全國紡織行業中,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4%以上,分布于紡紗、織造、印染、服裝、家紡、化纖等多個行業。推進中小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對提高秀洲區紡織行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四化”促紡織企業“兩融”
根據抽樣調查結果,目前秀洲區紡織行業中小企業的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總體處于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階段的過渡時期。筆者認為,秀洲區紡織業中小企業兩化融合需要著力抓好“裝備現代化”、“過程信息化”、“管理集約化”和“市場協同化”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首先是裝備現代化。從生產設備看,單一設備的生產能力、生產效率、穩定性較好,但設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一是大力引進數字化生產裝備,保障生產制造活動的高效率、準確性和穩定性。二是提高生產的網絡化水平,加強裝備協同作業能力,提升生產裝備優化調度和使用水平,并能夠為上層生產管理提供生產過程數據和信息。三是加強生產裝備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其柔性、自學習性和互操作能力,以滿足更復雜、更高層次的生產制造活動需求。
其次是過程信息化。重點是研發制造過程數據的源頭抓取、自動采集、動態跟蹤和分析,從而實現對研發制造過程的精細化管控,推動研發制造管理優化,提升研發制造效率和產品質量。一是大力推進產品和工藝的數字化設計、數字化驗證、動態仿真和分析優化,提高產品研發與工藝過程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產品研發和工藝創新的效率和能力。二是加強生產制造工序、生產線的數控化程度,提高生產制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信息跟蹤、優化控制和精細管理。三是加強采購、銷售等活動的數字化控制,從而提高采購、銷售等業務過程的優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第三是管理集約化。聚焦于企業業務綜合和集成能力提升,按照企業發展規劃,通過不斷深化信息技術在跨部門、跨業務環節集成中的全面應用,推動業務優化和集成化,加速企業業務轉型和管理升級。一是關注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提高產品研發設計、工藝與制造各環節數據集成和業務集成水平。二是重視管理與控制集成,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車間生產制造執行、生產制造過程控制之間的信息交互、共享和業務集成,持續深化管理層與控制層之間的業務集成與融合。三是加強產供銷集成,提高企業按訂單生產、優化排產和動態調度等水平和能力,推進供應鏈各業務環節一體化運作,從而實現訂單全過程跟蹤管理和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四是加強財務與業務集成,提高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銜接、財務對采購和銷售流程進行監控、產品完全成本核算和管控等方面的水平。五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企業各方面業務信息采集與分析、知識挖掘與積累,提升企業業務決策、信譽建設和風險管控等水平和能力。
最后是市場協同化。全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深化協同、協作,謀求共同發展,實現整體突破。一是關注產品協同創新和綠色發展。在兩化融合環境下,與合作伙伴實現跨企業的網絡化協同設計與制造,實現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產品狀態信息跟蹤與反饋,共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延伸和管控,共同實現覆蓋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制造、節約使用、循環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綜合節能降耗,提升協同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加強產業鏈協同。提升產業鏈企業之間信息交互、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市場一體化的水平和能力,促進產業鏈企業之間共同分享市場,創造和擴大市場容量,引領市場需求發展,打破舊的競爭格局,打造全新的發展模式。
全方位推進“兩融”促提升
對于秀洲紡織中小企業來說,“兩化融合”體現在從企業生產到管理,從設計到營銷各環節,因為,全方位推進“兩化融合”對企業發展將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兩融”推進:
一、推動機器聯網。全面推進機器換人專項行動。結合秀洲區的產業現狀和區域特色,在紡織業中小企生產制造、自動控制、智能連接、管理流程等方向,實施小微企業“機器換人”普及推廣示范工程。鼓勵小微企業實施一批不設投資起點、分步推進的“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項目,以點帶面,擴大“機器換人”覆蓋面。
推進印染行業綠色安全制造行動。一是加快建立印染自動化生產線,應用印染工業機器人,推進印染運營系統與生產裝備、能耗控制、污染物排放在線檢測等方面的應用集成,形成設備物聯專用網絡。二是以信息化推進綠色發展為重點,在印染生產過程控制、能耗和排放監控等環節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推廣工藝設計優化軟件,對工藝路線和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并實現工藝的自動配置和提取;推廣染整自動化設備和系統,推廣染色實驗室滴料系統、全自動電腦調漿系統、染整化學品自動配送系統、自動疵點檢測系統等,提高印染生產裝備信息化水平;推廣數碼噴墨印花技術,可大幅度降低染化料、水、電等消耗,實現印花產品網上快速定制。
推進企業機器聯網專項行動。推進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和聯網管理,提高紡織印染企業生產管理軟件產品和生產裝備的嵌入式控制軟件的應用水平,建立覆蓋數據采集、設備監控、運維診斷、流程優化、節能環保和安全監控的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形成企業專用物聯網絡。加強ERP、MES和機器設備網絡的互聯互通集成能力,實現企業生產過程中人、機、料等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打造微型物聯網工廠試點,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
二、強化創意設計。培育紡織工業設計企業。依托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東華大學、江南大學等科研院所,積極建設工業設計基地,加快培育紡織工業設計企業,引進一批國內領先的紡織工業設計企業,歐美、日韓等紡織服裝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研發機構與設計師項目。引導有條件的行業龍頭企業分離研發機構,為配套中小企業及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推進紡織工業協同設計應用。鼓勵設計企業應用公共信息化服務平臺,開展協同設計,實現企業設計、研發、制造的一體化生產模式。轉變工業企業傳統的設計、制造方式,促進工業企業設計外包,擴大工業設計市場需求;提高紡織工業設計企業的信息化設計服務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提升紡織工業設計產業整體信息化水平;推進工業設計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在工業設計中充分集成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成果,通過采用不同的織物、織法、工藝流程等方式,增加紡織品科技和文化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設計企業與中、小、微型制造企業的對接,鼓勵工業設計企業與制造企業組建設計服務產業聯盟,并逐步建立契約式、訂單式的長期合作關系。
三、推動“電商換市”。打造服務于本地產業的綜合電商平臺。依托現有的毛衫、南方紡織城網上平臺、川山甲供應鏈管理平臺,打通秀洲區紡織產業上下游環節,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無縫對接,提升產業網絡競爭力;鼓勵企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推進電子商務在企業的推廣和滲透,鼓勵企業在自有平臺或第三方平臺開設網絡店鋪,探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訂單協同、流程對接、供應鏈整合的方式和內容,構建高效的電子化產品銷售渠道和網絡;推進電子商務服務支撐。積極培育和引進信息產業,培育和發展本地化的電子商務第三方代運營服務,推進工業設計、電子商務、制造執行等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促進紡織業云服務平臺的專業化、網絡化、一體化,實現資源整合共享。
四、強化節能減排。加快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建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源在線監測管理系統,提高能耗數據的實時性和精準性,預測能耗趨勢和供需平衡。推廣集散控制系統(DCS),通過對生產設備的信息化改造,實現對整個生產設備工藝參數的實時采集、工藝參數自控、品質參數自控。推廣使用先進控制系統(APC),推廣精細化生產管理技術,選擇能源節約、排放較少的工藝和相應生產原料,實現節能減排。
加強工業污水治理。加強工業污染源綜合監控防治,實施總量控制和穩定達標管理。加強對工業污水排放源的控制,建成一批重點污染源企業環保設施在線監控(監測)系統,以現代化監控手段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的監管,確保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在線監控設施正常運轉。推進行業技改工作,采用清潔原輔材料、先進設備和工藝,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推進工業節水技術。強化水資源實時監控,推廣低浴比染色機、連續水洗機等節水設備,爭取印染企業技改后比原節水10%以上。推廣中壓蒸汽定型后冷凝水回用技術,加強在印染企業中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循環用水系統、串聯用水系統和中水、冷卻水、雨水回用系統。
五、建設管理體系。圍繞工信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試行稿)》的要求,加強管理職責、基礎保障、實施過程以及評測與改進四個相互作用管理域的提升,開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試點建設,全面推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在企業貫徹實施。完善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管理職責。鼓勵企業管理者應對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進行協調、溝通。鼓勵所有職能和層次反饋信息、積極參與,并迅速響應員工及其他內外部相關方的建議。確保信息完整、準確并及時傳遞。建立協調與溝通的機制和方法。
規范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實施過程。體現實施過程的全程受控和全局優化,確保目標有效實現。突出前期策劃、后期維護,避免盲目建設和運維能力不足。加強技術、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適應性匹配與規范化,提高兩化融合的實效性,加強兩化融合成效穩定性。與供方形成有效的溝通合作機制,確保雙方合作過程有效可控;落實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的評測與改進。評價企業兩化融合整體績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獲取的競爭優勢,并通過評估與診斷、監視與測量、內部審核、考核、管理評審、改進六個環節的匹配,確保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嘉興“兩化融合”促紡織中小企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