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有人將出口下降歸于匯率問題、國際采購需求不旺、國內人工成本過高,以及貿易協定引發的關稅問題;將矛頭直指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然而,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報告《全球制造經濟轉移》(《TheShiftingEconomicsofGlobalManufacturing》)卻提醒著大家,放眼全球,還有更深層的因素影響著“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份額。
全年負增長是定論嗎?
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2349.8億美元,同比下降5.4%,其中紡織品出口910.6億美元,下降1.9%,服裝出口1439.2億美元,下降7.5%。
縱觀海關總署發布的單月數據,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0.8%;2月,紡織品服裝出口216.8億美元,同比增長99.3%;3月,出口125.6億美元,下降32.6%;4月,出口198.8億美元,下降16.3%;5月,出口233.9億美元,下降6.3%;6月,出口253.5億美元,下降1.2%;7月,出口272.5億美元,下降10.2%;8月,出口288.2億美元,下降5.6%;9月,出口269.1億美元,下降5.8%;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36.6億美元,同比下降10.9%??梢钥闯觯挥?月出口為上漲,其他月份均為下降。此外,5月、6月、8月及9月,降幅為個位數,其他月份降幅均達雙位數。6月,出口降幅收窄至1.2%,人們本以為隨后會有好轉,然而事實證明接下來的幾個月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綜合前三季數據,美國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中唯一實現增長的國家。1~9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美累計出口364億美元,增長8.3%,對我國整體出口形成1.3個百分點的正向拉動。
而受匯率影響,歐盟市場及日本市場均持續低迷。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對歐盟出口402.3億美元,下降10.7%。歐盟28個國家中,僅對6個國家出口實現增長。同期,我國對日本累計出口161億美元,下降11.6%,在四大主要出口市場中下降最快。
再從幾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8月發布的半年報數據來看,出口增長的企業寥寥無幾。浙江富潤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主營業務外銷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6.51%;山東新華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上半年紡織品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0.14%。浙江美欣達印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財報中也表示,由于受日元和歐元貶值及出口環境的變化,公司外銷業務受到一定影響,導致國外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60%的業務集中在歐洲市場的大連泛瑞克制衣有限公司預期,今年全年向歐洲市場的出口額將下降10%~20%。該公司總經理初雪梅表示:“歐元貶值,大大削弱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個別客戶今年的下單量直降50%。”
是國際市場購買力萎縮了嗎?通過采訪,企業紛紛指出,盡管今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對采購需求造成了影響,但是不足以成為中國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各企業紛紛指出訂單轉移是罪魁禍首。“這不是一時的出口形勢變化,而是長期各種因素的積累和爆發。”初雪梅認為,“人民幣升值,再加上國內人工成本高,中國產品已經不再有價格優勢。”
轉移走的訂單還會回來嗎?
實際上,訂單轉移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近幾年,很多企業都感受到了這一變化。然而,早期說起訂單轉移的確會引起企業的慌亂,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走了的訂單又回歸,反而讓企業更加坦然地接受這一現實。深圳市創倫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雷勝祖表示:“低檔訂單必然轉移,中國的人工成本太高了;而工藝復雜的訂單卻依然會留在中國,畢竟中國工人技術還是過硬的。其實,人工貴不貴還得針對具體情況來看,如果企業做大路貨,那么肯定覺得人工貴;而企業要做復雜的、高工藝產品,國內技術工人就不算貴。此外,中國工人生產效率高,足以抵消成本損失。”
對于這樣“積極”的想法,初雪梅卻有不同看法:“2~3年前,訂單的確是先轉走,發現不成功又陸續回來。但經過幾年的尋覓,以及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現在很多歐美客商已經成功實現了訂單轉移。對于一些復雜的產品,他們會讓中國企業先做一小部分,做出樣子,了解了技術難點,再把大貨拿到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國家去做,以降低總成本。”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報告《全球制造經濟轉移》曾指出,近30年,工人工資、生產率、能源成本、貨幣價值和其他因素的細微變化悄悄地但也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采購決策。
以工人工資為例。報告指出,盡管從2004~2014年,全球前25位出口國的制造業工資都出現上漲,但中國和俄羅斯的年均工資增長率達到10%~20%,且這一情況已經持續了10年,而其他經濟體的年均工資增長率僅為2%~3%。10年前,根據生產率調整后的制造業平均工資在中國大約是每小時4.35美元,而美國是每小時17.54美元。如今,根據生產率調整后中國的制造業平均工資翻了3倍,達到每小時12.47美元,俄羅斯達到21.90美元,而美國僅上升了27%,達到每小時22.32美元。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凌方才表示:“人工成本占企業生產成本的30%~40%,因此企業都對人工成本十分敏感?,F在,我們的人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5~6倍,所以這些外國客商才要尋找可替代中國的生產地。”今年,該公司部分歐美客戶減少了訂單,給公司造成輕微波動。
盡管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今年的增長勢頭依然良好,預計全年出口增長20%,但是該公司副總經理徐劍同樣認為人工成本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經過幾番調薪,目前越南的工人月平均工資約為150美元,而中國的工人月工資要達到500美元,甚至更高。”最讓中國企業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中國的生產率已經無法抵消勞動力成本猛增帶來的影響,轉移走的訂單不再回歸。
徐劍提出,工人人口結構才是他最擔心的問題:“比人工成本更為嚴峻的是,中國正在走向老齡化,還有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紡織服裝生產,而我們周邊的國家卻有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只要國外的生產效率能達到國內的70%~80%,他們的勞動力優勢就將十分明顯。”
競爭對手只有東盟嗎?
大部分企業在提到訂單轉移時,都把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看作比較對象。實際上,從《全球制造經濟轉移》報告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假想敵遠不止這些。“全球制造業成本競爭力”版圖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誰能想到,巴西的制造業成本已經高于美國?誰又能想到,英國已經成為西歐制造業成本最低的經濟體?俄羅斯和東歐的制造業成本則上升到與美國幾乎等同的水平?根據報告,全球前10位商品出口國中,除了中國和韓國,其他經濟體的制造業成本都高于美國。美國和墨西哥現在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新星。中國的工廠制造業相比美國成本優勢已經減弱到5%以下,這一趨勢若持續10年,中美成本差距將消失;而按單位成本計算,墨西哥的平均制造成本預計比中國低13%。
近幾年,英國和美國都打出制造業回流的口號,很多業內人士對此并不以為然,認為這些發達國家人工成本必然很高。然而,這份成本報告很好地解釋了制造業回流的依據。
除中國外,其他幾個過去被認為是低制造業成本的經濟體,如巴西、捷克共和國、波蘭和俄羅斯的競爭優勢從2004~2014年也大幅減弱。據該報告統計,巴西的制造業成本急劇上升,到2014年甚至高于美國23%;而波蘭和俄羅斯的平均成本大致與美國持平。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不止看到中國人工成本優勢正在消失,更重要的是全球的采購版圖正在發生變化。全球制造業或將沒有核心采購區域一說,而是分散在各個地區。因為全球各個區域都有相對低成本的制造業中心,歐洲和美洲的更多消費商品將在更接近本地的地方制造。屆時,中國憑什么讓歐美采購商逾越地理位置的優勢,不遠萬里前來采購?
由此,中國企業再不能將競爭視角僅鎖定在亞洲地區,而要放眼全球。與其思考競爭對手有什么優勢,不如思考面對如此局勢,我們的紡織品服裝出口應該如何定位?中國又應打造什么樣的競爭新優勢,以彌補不可逆轉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給紡織產業帶來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