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近年來,隨著我國棉紡織產業結構的調整,行業對高質量棉花的需求量日益增長,我國的棉花質量、結構與棉紡織企業用棉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純棉紗市場受到國外低成本紗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企業調整產品檔次,向高品質、高檔次發展,高品質的產品需要高質量的棉花,市場上的高等級棉資源也越來越緊俏。
業內人士表示,棉花作為棉紡織產業的重要原料,在棉紡織產業發生新變化的情況下,棉花的質量、結構也應該順勢調整,不斷提升高等級棉的數量和質量,以滿足我國棉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用棉需求。
質量與需求矛盾突出
我國的棉花本就與澳棉、美棉等存在質量差距,而近兩年,棉花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我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拋儲政策以來,棉花質量問題不斷被棉紡織企業所詬病。無錫第一棉紡織廠總經理助理唐戚逸表示,在棉花收儲時代,棉花的混等級現象十分嚴重。由于棉花檢驗管理不到位,常常企業買回來的棉花與實際等級不符,“三絲”、含雜等問題嚴重,企業不得不專門請人挑揀,才能在生產中勉強使用。江蘇悅達紡織集團總經理陳榕表示,企業在附加值高的高支紗領域很有競爭力,國內相應的棉花原料卻少之又少。他說道:“企業拍儲的國儲棉棉包里‘三絲’太多,根本沒法用,拍來的棉花都成了庫存。我們的針織紗要是真用了國內棉花,做出來也是殘次品。”
棉花質量問題以及我國一直居高不下的棉價,使得我國的棉紡織企業對于價低質量好的外棉越來越青睞。無奈的是,進口棉有棉花配額限制,對企業來說,有進口棉花配額就意味著可以用到高等級棉,而沒有進口配額則只能望“棉”興嘆。河南一家棉紡企業的技術總管反映,從2009年到現在,新疆棉的品質一年不如一年。去年,企業用新疆棉紡制精梳40支紗,與同等級澳棉相比,平均強力相差30CN~50CN(緊密紡紗),用進口AFIS儀器檢測,澳棉短絨率為11%~12%,新疆棉則達到13%~14%,4分位長度澳棉32mm~33mm,而新疆棉為31mm左右,兩者價位相差4000元/噸。該企業用新疆棉無法滿足噴氣織機用的機織紗,只能依賴進口澳棉生產,而進口量因有配額限制,所以不得不減少產量。
此外,由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棉價與國際棉價存在巨額差價,國外的低成本純棉紗大量進入到我國市場,使得我國棉紡織企業不斷提升純棉紗產品檔次,來應對國外棉紗對我國市場形成的巨大沖擊。但事實上,我國的棉花市場根本無法支撐企業對于產品等級不斷提升的需求,國內棉花質量差與企業對于高等級棉的需求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突出。有企業表示,國內棉花加工企業和棉紡織用棉企業嚴重脫節,國內的儲備棉花品質達不到企業的用棉要求,加上政策面的偏離,造成了目前“好的棉花缺乏、差的棉花泛濫”的局面。
多舉措應對資源短缺
國內棉花質量難以滿足生產要求,國外棉花受進口棉配額限制,企業為了用到符合企業生產標準的棉花,可謂使出全身解數。
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布局海外發展戰略,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天虹紡織集團、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天龍紡織有限公司、山東德棉集團等國內棉紡織企業紛紛海外建廠求發展。天虹紡織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走出去更多的是考慮貿易政策,但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也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為了用到質量好的棉花,有企業選擇直接在新疆“辟地”種棉,以山東魯泰紡織、廣東溢達紡織等為代表的企業,在新疆建立企業的棉花種植基地,以穩定的棉花質量來保證企業的產品質量。
而對于那些既沒有“走出去”、也沒能“自己”種棉花的企業來說,合理選擇購棉的時機,則顯得尤為重要。無錫一棉是我國棉紡織企業中高支紗的代表,總經理助理唐戚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只能是企業來適應市場,而不是市場來適應企業,所以,在進口棉配額用完的情況下,質量稍微差一點的棉花企業也會用,只能盡量調整產品結構,來適應市場變化。他說到,雖然我國的棉花內在質量整體較差,但是好棉花仍然有,目前是新棉大量上市時期,市場上的棉花資源相對充足,所以企業會選擇在這個時機,盡量多的儲備優質棉資源,以應對青黃不接時期出現的棉花優質資源短缺的局面。
不斷上漲的優質棉需求,使得國內企業對于取消進口棉花配額呼聲漸高。華芳集團公司副總裁肖景堯表示,希望國家能增加或者放開進口棉配額限制,讓企業能夠有好棉花可用,這是目前唯一能夠增加國內優質棉資源的最快辦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也曾表示,只有增加甚至取消配額,中國企業才可能真正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
國產棉質量提升尚需時日
目前,對于我國棉花質量差、無法滿足企業高檔產品生產需要的問題,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了其嚴重性。去年,我國取消了棉花收儲政策,實行棉花直補政策,由市場發揮調節作用,這讓棉紡織企業看到一點曙光,也顯示出國家對于提升棉花品質的態度。
影響棉花品質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種、種植模式、收購渠道,加工方式等,特別是新疆機采棉,本應是好棉花的代表,卻因質量問題成為紡企最不敢用的棉花。今年是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實施的第二年,很多棉花加工企業為了順應市場發展和要求,紛紛加大了對棉花質量的管控,尤其在下游紡企普遍詬病的“三絲”問題上,很多棉企想方設法從源頭上加以控制。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地,對于質量問題,在今年3月棉花種植時,新疆兵團棉花協會副會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麻公司總經理梁東亞表示,過去的棉花管理以突出產量為主,現在則以質量為重,兵團從種子挑選、栽培模式以及棉花加工方面都做了改進,力求把纖維損傷降到最小,從而整體提升兵團的棉花質量。
但目前來看,新疆棉花的質量提升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山東某色紡企業表示,今年新棉“三絲”問題依然困擾著企業的接單和生產。該企業負責人介紹,為了能夠找到合乎質量要求的棉花,今年企業嘗試新疆手摘棉和機采棉,但效果不理想,“三絲”問題依然沒能得到有效控制。據了解,色紡紗對棉花“三絲”要求很高。由于“三絲”在染色時很難上色,而且在紡紗過程中會被逐漸打碎,數量越來越多,附在成紗中呈束絲狀,直接影響成紗的強力及織物的外觀,深色品種更加明顯。所以在染色前要對原棉進行揀“三絲”處理,特別是染深色棉時對“三絲”要求更加嚴格,要基本做到無“三絲”夾入。該企業負責人表示,為了生產能夠滿足國外客戶要求的高端色紡紗,不惜投入巨大人力和財力挑揀“三絲”,也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
無論是新疆還是地方,我國棉花產業者在為棉花質量提升做出努力,但業內人士表示,棉花質量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的棉花質量要想達到棉紡織企業生產高端產品的標準,各方仍需從種子、種植、加工、運輸等多方面改進,提升我國棉花的整體質量,讓棉花成為我國棉紡織企業產品升級的有利基石。國棉質量提升尚需時日 紡企多舉措應對資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