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在“十二五”規劃即將收尾之際,中國紡織服裝工業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有力推進了紡織強國戰略的實施進程,也為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的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二五”以來經濟調整和減速的特征明顯,紡織服裝工業規模效益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然實現穩定增長,主要結構調整目標也按計劃完成。
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已經積極推進科技貢獻率超過40%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服裝科技已取得很大進步。中國服裝協會科技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聞力生明確提出創建中國服裝強國要從四個方面來體現,即要實現服裝科技強國、服裝品牌強國、服裝人才強國和服裝可持續發展強國。“十二五”以來,紡織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視和投入進一步提高,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紡織裝備、兩化融合、功能化和個性化紡織品服裝設計制造等技術不斷進步,科技進步帶動全員勞動生產率比“十一五”末提高約80%。有14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57項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紡織工業智能制造已經積極推進。“十二五”期間,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高技術纖維成套技術和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連續化、自動化、高速化新型紡織裝備得到廣泛應用,在線監控技術應用深化,管理系統及綜合應用在大中型企業得到推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成為行業亮點,服裝個性化定制技術開始應用。
“十三五”定位將調整面臨多重發展機遇
“當前紡織行業緩中趨穩,下行壓力比較大,綜合成本在上升,企業都在轉型的過程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今年出口壓力很大,歐盟貨幣貶值進一步加大訂單轉移。所以行業整體的壓力比較大,需要通過結構調整,創新驅動來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新的發展出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
通過轉型,服裝品牌將全面升級產品設計及銷售渠道,從而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今,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盯上了“快時尚”巨大的市場容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高企的庫存壓力,一批本土服裝企業開始“復制”快時尚品牌快速研發、快速上貨周期及零庫存的模式,加速進入快時尚領域。包括美特斯邦威、佐丹奴、班尼路等在內的多個本土服裝品牌,近年來都或明或暗地打起了“快時尚”的旗號。此外,中國運動品牌“老大”李寧也將目光轉向了運動快時尚,拿出10%的產品試水“快時尚”供應鏈,將產品更新速度壓縮到60天。
主打西服的男裝品牌希努爾將產品細分為高端定制、婚慶系列、休閑系列等,以求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波司登從去年開始將以前的加盟代理模式轉化為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以求通過簡化供應鏈環節、壓縮物流時間等方式實現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
目前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正在制定中,據了解,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紡織工業將重新定位,可概括為三句話,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民生與支柱產業,推動文化創意、引領生活方式的時尚與消費產業,高新技術應用、國際化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先導產業。
同時,在當前中國全面布局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將從建立機制、技術和產品以及循環經濟三個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電子商務、智能數字化生產、節能環保等方面有望成為新亮點。在廢舊循環體系方面或有突破,有望組織開展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試點示范,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在政府規劃指導下建立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的園區和產業基地。
多重因素帶來利好互聯網改變行業形態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或給行業帶來了新機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孫淮濱表示,目前紡織行業區域結構上,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地區明顯的發展滯后和不足,通過“一帶一路”的戰略調整,中西部將是一個新的發展出路,例如進行產能合作、棉紡織工業和產業用紡織品。
在海外投資方面,伴隨國內人工、環保、土地等成本上漲,目前行業內海外投資已經由服裝向產業鏈上游紗線、染整等領域蔓延;也從開始小企業為主,發展到現在不少大企業也開始海外布局,向國外轉移生產基地。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認為,下一步“走出去”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條是走原料、上游資源性的線路,另外則是品牌的延伸。
互聯網通過電商的模式早已改變傳統的紡織行業,但之前僅僅是在銷售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學軍表示,互聯網對紡織行業帶來的重大機遇,大力推進紡織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這是今后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
未來的方向是,在紡織行業大力推動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紡織行業的融合發展,提升行業協同創新、精準制造、精細管理的水平,優化供應鏈,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同時,互聯網將推動紡織制造向服務化的延伸。紡織企業推廣應用互聯網過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統以及系統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形成企業新的增長點,為企業拓展核心業務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