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紡織動態>正文
9月23日,浙江省產業援疆的最大成果——潔麗雅新疆品牌產業基地一期在一師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潔麗雅新疆品牌產業基地由浙江潔麗雅集團投資20多億元建立。潔麗雅之所以選擇在兵團建生產基地,是落實中央產業援疆政策,也是國家棉花產業政策調整下的戰略轉移。
2014年,國家在新疆實施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和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百萬人就業的兩大戰略政策,無疑是兩股最強勁的“東風”,加上原材料、低電價優勢和政府的出疆運輸補貼,從去年10月起,在疆的紡織企業便從虧損進入了微利時期。潔麗雅選擇在今年9月正式投產,既躲過了棉價高企時期,迎來新棉上市,又趕上行業趨穩,不能不說是交了好運。
在棉花產業鏈中,相對于棉花種植、收獲、加工和銷售,紡織企業是最核心的環節。棉種培育,棉花種植、采收、加工、流通、銷售都是為紡企生產最終產品服務的。紡織服裝企業日子好過了,對于流通銷售企業來說,壓力驟減,畢竟,3年的收儲過渡到目標價格改革,賣方市場過渡到了買方市場,利益的天平又一次微妙地傾斜了。
已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9月初,記者來到位于一師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疆錦域紡織有限公司,車間內機器轟鳴,紡錠飛轉,工廠門口棉包堆成了小山。車間忙碌景象與前一年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為了應對行業不景氣,錦域開工只有一半。新疆錦域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白普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起,棉花價格整體回落,加上一師阿拉爾市電價優惠、購棉補貼和棉紗出疆運輸補貼,公司開始有了盈利,這是否預示紡企已經度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2014年,為了幫助紡企度過“黎明前的黑暗”,兵團延續了支持紡織企業運行和發展政策,將階段性棉紗補貼生產政策延續執行至第三季度,安排補貼資金3570萬元,支持紡織服裝企業技術改造,安排13個重點紡織服裝技改項目,補助資金3773萬元。
棉花價格是紡織企業最核心的成本,紡織企業的命運向來隨著棉花價格擺動。2011年至2013年,國家實行臨時收儲政策,皮棉價格最高達到了每噸2.4萬元,而這時,國際市場棉花到岸價格每噸要再低3000元至5000元。國家對紡企實行的是國儲加配額,即紡企必須購買國儲棉,才能獲得一定量的進口棉指標,國內紡企就是依靠進口棉的低價,平衡購買國內棉花的成本維持基本生存,盈利甚微。
2014年,國家在新疆實施目標價格改革試點,3年國儲落幕,棉花價格重歸于市場,國內棉花價格應聲回落。國家在采價期采集的市場平均價格是每噸1.35萬元,兵團手采棉平均價格每噸1.41萬元,機采棉價格每噸1.27萬元,棉花價格較上一年下降很多,今年目標價格定為每噸1.91萬元,無疑預示了國內棉花價格后期走勢。
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讓國內棉花價格應聲下跌,但是,棉價下跌并不能讓紡企仍能維持原來的盈利能力。潔麗雅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敬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棉花價格下降,紡織企業成本下降約30%,產品成本也下降了。按照常理,紡企利潤會很高,但是,原材料成本下降,產品價格再無維持原來價位的可能。在原材料下跌的同時,企業為了增加市場占有率,紛紛把產品價格往下壓,最終把棉花價格下降帶來的利潤空間給消化掉,與之前相比,企業并沒感受到太明顯的變化。
3年國儲給國內紡企帶來的影響,恰恰并不只是在原材料成本增加上。正是因為國內棉花價格居高不下,給人力成本較低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低端紗出口中國帶來機遇。2012年8月以來,印度生產的20支紗出口中國,加上進口關稅每噸價格為1.78萬元,較中國國儲棉收購價每噸2.04萬元低3000元,這也導致國內40支以下的棉紗在國際市場訂單的流失。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棉紗與國產棉紗在價格上仍有每噸800元至1000元的優勢,相比之下,國產棉紗沒有太多競爭力。按照當前國內棉花價格計算,國內企業生產1噸紗僅有300元至500元的利潤,考慮到產品長期積壓、倉儲成本、利息成本等因素,企業基本仍處于微利狀態。
機遇與挑戰并存
顯然,與內地企業相比,對于這些轉移到新疆的紡織服裝企業,各種政策機遇的疊加,短期內效益會更加明顯。白普告訴記者,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對于紡織服裝企業的影響是積極的,至少讓棉花價格直線下降,企業購棉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夏敬永告訴記者,新疆棉花價格略低,有購棉補貼、運輸補貼以及電價優惠,與內地紡企相比,在新疆的紡企利潤空間相對大一些。不過,政策始終是把雙刃劍,是出于保護和發展紡織服裝企業促就業的特殊情況下給予的。在市場中,企業始終是主體,要想贏得競爭的勝利,還得依靠最終產品。
如果企業不能針對國際市場競爭作出改變,那么,政策的“蜜月期”結束之后,面臨的麻煩恐怕會更多更大。
記者了解到,2014年全國紡織工業全行業利潤總額僅比上年增長8.98%,其中利潤增長較快的是化纖、服裝、產業用紡織品,而棉紡、印染、家紡利潤增速低于平均值。棉紡行業利潤增速放緩,是紡織產業面臨競爭壓力巨大的最好證明。并且,棉紡織企業利潤已經分化,其中一些生產高端、高支、差異化特色棉紗的企業利潤情況較好。目前,國內生產的高配精梳緊密紡60支、80支紗線價格為每噸3.7萬元至5.72萬元,價格相比略漲,而40支以下的低端紗價格在1.7萬元至2萬元左右,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更為廉價的棉紗競爭下,毫無優勢可言,低端棉紗已經站在了被淘汰的邊緣。
從這個角度上講,兵團的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形勢也不樂觀。自身轉型升級也是極為迫切的,因為,如果繼續走低端產品的路線欠佳,那么,即便是占有原材料的優勢,恐怕也會無力為繼。更加讓人擔憂的是,目前兵團棉花整體質量也為企業轉型升級和走高端路線設置了障礙。
新疆華茂阿拉爾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縣儀君告訴記者,公司將新上5萬錠高端緊密紡,以應對目前市場發生的變化。他表示,盡管有各種產業政策的支持,但市場競爭的壓力依然存在,目前,在疆的紡織服裝企業較內地有競爭優勢,但同樣也面臨同行的競爭,特別是大量紡織服裝企業的轉移。“紡企有巨大的發展機遇,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少,比如,產品的運輸、產業工人的招聘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等。”縣儀君說。
協調各方利益,“春天”不再遙遠
對于兵團紡企來說,它們之所以能夠獲得政策支持,原因在于它們并不僅僅是企業,也根據自身能力或多或少地肩負著國家給予的使命——促進百萬人就業,參與到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進程中。
在國家戰略面前,兵團獲得整合資源,重振棉花產業的重要機遇。
為了避免政策“甜蜜期”消失之后面臨更大的危機,在棉花產業鏈條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將各個環節連在一起,特別要考慮紡企和植棉職工這兩個環節:一方提供原材料,一方提供產品。
夏敬永表示,作為企業一方,自然希望棉花價格越低越好,但是當植棉職工無利可圖的時候,他們又如何能夠提供更加優質的棉花呢?因此,企業和植棉職工在表面看來利益是相悖的,但是根本利益卻是相同的。新疆種棉面積有國家保護,現在還能穩定,內地的一些主產區植棉戶則失去了積極性。目前,內地有60%的植棉戶消失了,如果新疆植棉戶再不穩定,不能保護他們的利益,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有可能導致若干年以后被國際市場左右的局面。
但是3年收儲帶來的影響,并不會隨著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而短期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表示,如何解決企業和植棉職工利益分配問題,是目前最大的困難。對于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兵團優質的棉花資源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隨著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棉花收益與成本相抵,基本無利可圖,如何解決植棉職工受到種植成本的攀升、利益攤薄和種植積極性問題也極為關鍵。
顯然,對于兵團棉紡企業來說,獲得優質棉花資源,還只是第一步,如何借助產業政策加快轉型升級,尋找更廣闊的銷售市場和走差異化的路線應對市場激烈競爭也至關重要。姚穆表示,必須考慮差異化發展,創新產品開發,向多功能精品發展。企業在考慮向國內銷售的同時,積極利用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契機將產品銷往國外。紡織企業還須組建棉紡織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加入聯盟的企業生產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避免一窩蜂地陷入無序競爭。
姚穆還表示,當產業鏈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各個環節成為利益共同體,不會出現相互拆臺的現象,這樣前一個環節為后一個環節服務,后一個環節為前一個環節補胎,環環相扣,相互推進,棉產業的“春天”將不再遙遠。 紡企距“春天”還有多遠?